東北網7月28日訊 覺得自己有帶孩子經驗,洗衣服做飯全都會就是好家政工,事實上,這與目前市場所期望的『科學養生』、『管家型』的家政新理念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為促進家政服務業規范化發展,充分發揮其在改善民生、擴大內需、促進就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日前,省商務廳正式確定我省11個城市15個家政培訓機構來承擔我省家政服務培訓工作,這是繼去年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4個城市啟動了家政服務網絡中心建設之後,我省商務廳又一重要舉措。
記者從省商務廳了解到,目前,全省地市級以上城市正在逐步建設『家政服務網絡中心』及家政服務工程(培訓),通過國家、省、市政府的引導和資金扶持,細分家政專業、拓寬項目、打造品牌形成比較健全的家政服務體系。
月嫂將細分專業
當前我省正處在城鎮化步伐加快、居民消費結構昇級、老齡化社會臨近的重要階段,對家政服務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最突出的是需求與服務之間的矛盾。
據哈爾濱婦聯家政服務中心主任景平介紹,過去人們選家政服務員,能吃苦耐勞,手腳勤快就行,現在要求不斷提高。飲食上要懂營養,照顧孩子需要有相關嬰幼兒護理知識,照顧老人則要懂得相應的保健知識。但目前的從業人員多半來自周邊農村或下崗職工,文化層次及個人素質與用戶的需求都有著一定差距。
市民李萍孩子一歲了,找月嫂讓她犯了愁,本打算找一個年輕點兒的,因為年輕人接受新事物快,帶的孩子活潑。然而,走訪了多家家政公司,供職人員大都是40、50歲以上的婦女。李萍只好退而求其次,和一位45歲的育嬰嫂達成意向。李萍告訴記者,育嬰嫂只沿用老模式,保證孩子正常起居、不哭不鬧就完事。她買了很多關於育兒的書,希望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有所幫助,但該育嬰嫂雖受過專業培訓,文化程度卻很低,理解接受新事物也很慢,對於孩子學前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
『家政員的專業素養決定了其所提供的服務。』景平主任說,現在做家政的人多了,從業人員『侍候人』的老觀念漸漸淡化,但其思維方式還很落後,覺得自己有帶孩子經驗,洗衣服做飯全都會就可以了。事實上,這些和需求家庭所期望的『科學養生』、『管家型』的新理念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據省商務廳商貿服務處副處長王洪寶介紹,通過『家政服務網絡中心』及家政服務工程(培訓),到2009年底,全省共有家庭服務業企業2萬戶,可提供20餘類150多種服務項目。例如,母嬰服務專業類、幼兒及兒童服務專業類、老人病人服務專業類等專業細分,可針對不同學員特點分級培訓,適應家政服務多樣化、個性化趨勢,滿足不同層次家庭服務需求。積極開展訂單式培訓、基地式培訓、滾動式培訓、合作式培訓,促進知識培訓與技能培訓、教學培訓與實操培訓的緊密銜接,切實提高從業人員基本素質,不斷提高服務技能、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既能拓寬月嫂就業面,又能提昇崗位薪酬。
家政服務向『三化』邁進
我省家政服務『三化』是必然趨勢,即按照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方向,逐步完善全省家庭社會化體系。省商務廳商貿服務處副處長王洪寶說,目前,家政公司水平良莠不齊,品牌化家政服務太少,培訓跟不上直接導致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真正讓用戶滿意的高素質人員鳳毛麟角,即使有一般人家也消費不起。
家政服務市場屬於朝陽產業,有很大市場潛力,可目前家政市場還有些雜亂。對於家政服務業存在的問題,景平主任也表現出無奈。目前所從事的服務都停留在基本的一些項目上,而且同一項目很多企業在做,難免相互挖牆角。他希望該行業能夠在政府支持下,按市場需求開發空白項目,將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規范服務,並借鑒外地成功經驗,把社會服務網做大做強,真正服務消費者。
王洪寶介紹,從去年起,我省開始推動全省地市級以上城市建設『家政服務網絡中心』,通過國家、省、市政府的引導和資金扶持,整合社會服務資源,培育服務企業,培訓從業人員,形成比較健全的家政服務體系。到目前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4個城市啟動了家政服務網絡中心建設,其中3個已投入使用;在省內確定了11個城市15個家政培訓機構,按1500元/人的標准,去年全年我省共計培訓家政員1萬餘人,實現就業9000多人。
針對家政服務行業的特點,王洪寶說,省商務部門將選擇一批管理規范、運作良好、示范性強的家政服務企業重點培育,支持企業更新專業設施設備,指導企業提高服務質量,形成服務特色,實施連鎖化、規模化發展,滿足不同群體的多元化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