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6日訊 7月30日,公交122路、123路開通,結束了松北區區域內沒有公交線路的歷史。而令松北區市民叫好的兩條線路開行僅一周,運營就面臨窘境:事前約定的加氣站無法為運營車輛加氣,加氣要長途跋涉80公裡來回兩個多小時,加的氣三分之一用在加氣路上。
據介紹,122路、123路公交線路的開通,連接了松北區20餘個小區,數十個農業、工業產業區域,6所大專院校,覆蓋了該區80%的通車道路。
采訪中,一些在站臺等車的乘客告訴記者,這兩路車剛開通的時候挺好,一會兒一趟,可好景不長,現在想坐車得等上半個小時。
122路、123路車隊隊長李鳳對此大吐『苦水』:為了環保和經濟,當時通過政府采購招標方式購置新車時,選擇了壓縮天然氣為能源的環保客車。兩個線路共有25臺車,發車計劃為10分鍾一趟。李鳳講,在該線路籌備過程中,哈爾濱中石油昆侖車用天然氣有限公司向有關部門承諾,並與負責該線路運營的市公共電車總公司簽訂了供氣合同,公共電車總公司據此選車、購車、開線,而線路開通後昆侖車用天然氣有限公司由於種種問題無法正常按合同規定為公交車供氣。無奈之下車隊只好選擇位於京哈高速公路入口瓦盆窯收費站附近的電車公司天然氣加氣站進行加氣。由於路途遠,每輛車每天都要加氣,在線路上正常運營的車輛只能達到15臺左右,這樣發車間隔不得不加大到目前的25分鍾到30分鍾。她表示,如果這樣下去這兩條線路的運營難以維持,將面臨停運的危險。
昨天下午,記者隨同122路司機周師傅體驗了一次長途跋涉。路上,周師傅講,每天一到加氣的時候就頭疼,車每天都要加一次氣,為了節省時間以免遇到堵車,加氣的路線選擇了從江北走繞城高速經瓦盆窯收費站到達加氣站,往返路程要80公裡,相當於跑一趟肇東長途了,來回要兩個多小時。這樣一來一回,本來能跑5圈的氣,也就只能跑3圈。每臺車每天加氣就要白白浪費100-120元,太可惜了。為了節省時間,讓市民減少等車時間,他們常常放棄午休等休息時間,加完氣便直接上線運營。
市公共電車總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車隊每天僅為加氣就要多支出2500—3000元,而車隊每天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一周下來,車隊已經為加氣損失近兩萬元。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這兩條線路將無法運營。同時,他介紹,基於運營車輛加氣原因,原計劃11日到哈的為連通江南江北的119路公交線路更新的40輛公交車只能停在庫裡,無法上線運營。
新聞鏈接:
2009年『大冬會』期間,哈爾濱市組建了第一支壓縮天然氣汽車(CNG)示范車隊和兩座CNG汽車加氣站,經過試運行,反映良好。截至目前,哈爾濱市共建CNG汽車加氣站4座,其中兩座標准加氣站(抽取管道天然氣)和兩座加氣子站(用槽車到大慶或吉林松原母站拉氣運回子站),另有1座加氣母站正在建設中,一期工程日產CNG15萬噸,二期工程完成後日產達到30萬噸。
據市公交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哈爾濱市共有5000餘臺公交車,液化氣公交車佔70%、天然氣公交車佔20%、柴油公交車佔10%,使用節能減排車輛、低碳環保能源是綠色公交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