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記東寧縣太平川創先爭優活動寫實
2010-08-06 09:28:3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寧縣大肚川鎮太平川村轄區面積98平方公裡,有476戶、1768口人,耕地11268畝;支部下轄黨員62人,積極分子12人。近年以來,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村黨支部著眼富民強村,凸顯和諧主題,緊密結合實際,適時調整布局,增強了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廣大群眾的衷心擁護和一致好評,推動了村域經濟、新農村建設快速發展,拓展了創先爭優新格局。全村資產由負債近100萬元到節餘70多萬元,2009年人均收入達1.65萬元以上。太平川村先後榮獲省級衛生先進村、文明村、民主法治村,市級康居新村、敬老模范村、『五個好』建設先進村黨組織,縣級先進黨支部等多項稱號。

  一、規范運作,搭建群眾參政平臺,凝聚民心

  太平川村是由1個自然村、1個行政村合並形成的村,人員成份繁雜、基礎條件較差。面對負債累累、被動艱難且如一盤散沙般的工作局面,新當選的村黨支部一班人壓力很大,村內廣大群眾對新一屆支部也心存疑慮,對支部工作抱觀望態度。在此種境況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凝心聚力,使廣大群眾緊密團結在支部周圍,是亟待化解的重要課題。對此,村黨支部從擴大群眾知情權、鼓勵群眾參政議政入手,實現了『還乾部一個清白、給群眾一個交待』,贏得了群眾的支持,進一步凝聚了民心,為做好各項工作奠定了基礎。

  由支部牽頭,村『兩委』制定、完善了《民主評議村乾部制度》、《工作定期通報交流制度》、《村重大事項議事規則》等規章制度。依據以上制度,黨支部定期召開村民和黨員代表大會,將近期擬辦的如農場、林地對外轉讓,鼓勵建標准房補貼等群眾關注的相關事宜,以發放征求意見票的形式向群眾征求意見。意見匯總完畢後,凡群眾支持率達參會人數90%以上的,立即納入日程辦結;凡群眾支持率未能達到90%以上的,則將此計劃推遲、取消或采取其他辦法解決,並將辦結及處理情況向群眾公示。在此基礎上,每年年末前,都組織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對支部全年工作進行總結,共同研討明年黨支部及村內重大事宜。以上舉措,使村支部在實際工作中,能夠科學制定符合實際發展、及群眾心理需求的連續性的長遠規劃,促進了村域經濟發展,確保了支部領導班子穩定,增進了支部與黨員、群眾之間的融合度。98年以來,采用這一形式,研究村內重大事項32件(次),通過率達100%。鑒於個別黨員存在『雙帶』能力不強,以及黨性觀念淡薄、參政議政的主動性不高等問題,支部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制定了《黨員互評工作制度》。在實施過程中,支部結合實際,每年年初組織全體黨員采取劃票等形式,進行背對背互評。互評內容主要包括參政議政、關心集體、關心群眾等三方面情況,每個方面都相應確定具體分值。結合分值,將測評情況分為『優秀』、『合格』、『較差』等檔次。凡優秀的給予表彰,合格的進行激勵,較差的由支部書記進行誡勉談話,提出整改意見。通過這一舉措,廣大黨員參政議政的責任感和主動性明顯增強,他們在忠誠履行黨員義務的同時,還積極組織和帶動村民向支部建言獻策,較好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為確保支部各項工作落實到位,進一步增強工作透明度,支部一班人結合實際,創造性地實行了工作監督制度,成立了村務監督小組。小組成員共7人,從43名村民代表和60名黨員代表中按得票多少,由全體村民和支部黨員推薦產生。監督小組每3年一屆,在村『兩委』換屆時兼任選舉委員會成員。監督小組主要負責對支部各項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重點監督村理財和政務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向支部反饋,提出工作意見,確定整改方案,並將相應情況向全體村民反饋。實踐證明,這一做法促使支部一班人轉換角色、找准定位,在思想上更尊重農民,在感情上更貼近農民,自覺當好農民致富的領路人,將改善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條件、發展高效特色農業作為幫扶重點,全面加快了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步伐。

  二、致力創新,加快富民強村步伐,振奮民心

  村支部一班人在實踐中深刻認識到,只有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纔能做強新農村建設主體,增強積累和投入能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物質保障。基於這一認識,太平川村結合實際,多途徑開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子,全面加快富民強村步伐,取得明顯成效。

  在報請鎮黨委批准基礎上,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村級集體資產評估小組,重新界定村級集體資產產權,並逐一核實、評估、登記、造冊,使『兩委』一班人對家底心中有數。在此基礎上,落實專人負責,補充、完善臺帳,進一步強化村級資產管理,為高效利用村級集體資產奠定了基礎。為科學高效盤活現有資源,組織召開了村民和黨員代表會議,廣泛征求意見,堅持集思廣益,創新工作思路,決定將閑置的8000畝林場和臨時對外承包經營的800畝農場全部采用公開競價方式對外承包。這一舉措,不僅避免了集體經濟流失,而且盤活了現在資源,提昇了經濟效益,擴大了集體積累,使村集體收入年增加20萬元以上。

  結合當前,放眼長遠,村黨支部堅持將發展集體經濟與促進農民增收有機結合,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確定了『采取村集體和農戶以資金、技術共同入股的方式,實行村戶合作經營,極力打造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新型利益共同體,整體增強農民收入』的工作思路。針對農村小型機械動力小、耕翻能力低的問題,2006年成立了農機合作社,投資20萬元,購置九二式鏈軌拖拉機、大型重耙、小型重耙和自動四鏵翻轉犁各一臺,低價為本村農民服務,並開展對外作業。以『黨支部領辦、菌農入股參與』的形式,成立了富川食用菌合作社,有效保障了全村1300萬袋袋栽木耳的原料供應、技術服務和產品營銷。實踐證明,通過成立兩大合作社,既有效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經濟效益,也使村集體收入年增加8萬元以上。充分利用國家扶持新農村建設的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市縣有關部門及幫建單位支持,開展水、路、橋、辦公室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鼓勵農民群眾投資、投勞,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幾年來,通過抓實項目建設,累計增加村集體資產160萬元以上。

  經廣泛調研和多方征求意見,支部一班人深刻認識到,對於一個人均不足5畝地的農戶來講,單靠種植糧食作物脫貧是不可能的,必須大力依靠資源優勢發展多種經營,並重點抓好三個環節。多方協調解民懮。由於多種因素影響,群眾發展木耳產業過程中急缺平價柞木。鑒於這一情況,村『兩委』積極外出協調。村黨支部組織支委跑遍附近的五個林場,想方設法、多方籌措。這份執著深深感動了林場的領導,他們紛紛表示,要全力支持太平川村發展木耳產業,為群眾發展木耳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外出『取經』促發展。為調動村民發展地栽木耳的積極性,推動此項產業快速發展,村黨支部多次組織村民到吉林省的省級食用菌示范基地考察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同時,多次召開群眾大會推廣新技術,使小孔栽培等技術在全村快速推廣。2009年全村種植的小孔木耳達1500萬袋,總產值達3105萬元,純收入達2450萬元。建設基地助增產。為使產業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村黨支部制定了建設黑木耳產業基地的計劃。為解決村南沿河兩岸15華裡之處產業用電問題,村黨支部在鎮黨委的支持下,積極協調電業等相關部門。目前,電業部門已同意支持電線、變壓器等配套設施,林業部門同意支持150根電線杆,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基地建成設入使用後,將有效改變產業發展的無序狀態,強勁助推產業發展。如今,通過『兩委』一班人的努力,太平川村成為戶戶有木耳的專業村,因此被北京記者稱為『中華木耳第一村』。近年來,大力發展烤煙、白瓜產業,為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高度重視小木加工業,積極帶動運輸業發展,使全村1768人人均純收入增加3000元,加上煙草、白瓜以及養殖業生產,2009年人均收入達1.65萬元。

  三、多措並舉,形成爭先創優合力,激勵民心

  多年來,黨支部把解決難點和焦點問題放在重要位置、一直抓在手上,既化解了乾群矛盾,又維護了社會穩定,並形成爭先創優的強大合力。

  充分發揮黨員服務區的作用,明確責任,還要求村乾部與村裡的貧困戶結成一幫一的扶貧對子。村民孫鳳田、邵長富想翻蓋新房但苦於沒有資金。得知這一情況,村黨支部立即召開會議進行研究,納入日程給予解決,為他們協調了建房木料及部分資金,使他們順利搬進新居。同時,無償支持1萬元為殘疾貧困戶陶有湖新建了50平方米的新式住房,采用塑鋼門窗、彩鋼屋頂,使貧困群眾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平時,村民家裡無論發生大事小情,村黨支部一班人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幾年來,先後為喪偶的23戶農戶送去200-500元人民幣。每年春節,都會籌措資金買上慰問品登門慰問退伍軍人和貧困戶,鼓勵他們依靠組織、戰勝困難,使13位老復轉軍人和43個貧困戶深受感動。村黨支部還高度關注教育事業,每年都要拿出5000元對參加全鎮統考得第一的班任老師進行獎勵。為解決群眾致富無資金問題,支部多方協調貸款,支部書記吳德軍還自掏腰包3000元為宋修文、陶有湖、姜義新、邵長富等5戶村民解決了生產和生活資金問題。

  多方籌措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2005年投資13萬元修整農田道14公裡、邊溝500延長米、橋2座、涵18處,投入35000元為學校打了一眼深水井,解決了學校的吃水問題;2006年投資8萬元實施了自來水改造工程,使全村人民吃上放心的自來水;2006年以來,投資136萬元修建了村村通水泥路面16.88公裡。2009年為村小學改造校捨、新建圍牆共投入20萬元。幾年來,漿砌邊溝2000延長米,投入10萬元建設村主街道邊路燈,修建鐵架橋5座,投入32萬元新建了文化廣場。目前,正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建造300棟標准化廁所。組織黨員定期清理公共場合的環境衛生,做好全村農民共創清潔型居住環境的帶頭人。在黨員的帶動下,各家各戶自覺形成保持周邊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在插柳護岸、治理村容村貌、護林防火等各項工作中,在支部的組織下,廣大黨員始終能夠衝在一線,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

  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著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建立了文化活動室,成立了秧歌隊、農民小樂隊等。利用農閑時間,開展一些群眾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2009年以來,組織放映電影87場(次),極大豐富了廣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堅持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為確保農村穩定,專門成立了矛盾糾紛排查小組,通過積極排查調處,將矛盾糾紛控制在萌芽狀態。合並村水曲柳溝村歷史遺留矛盾糾紛復雜繁多。鑒於這一情況,矛盾糾紛排查小組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幾年來,解決土地遺留問題23件(次),調處家庭和鄰裡糾紛100件(次),使以往的上訪專業村呈現祥和、穩定的濃郁氛圍,2009年無一例糾紛和和越級上訪。通過不懈努力,廣大群眾的精神面貌不斷改變,呈現『三多三少』的新風尚:參加文化娛樂和健身活動的多了,搞封建迷信和參與賭博的少了;扶貧濟困,助人為樂的多了,打架斗毆等治安案件少了;講文明禮貌、愛護公物,熱衷於公益事業的多了,肆意破壞公益設施,危害社會穩定的少了。現今,太平川村道路寬敞,邊溝通暢,庭院整潔,鳥語花香,全村『十星級文明戶』達428戶,佔農戶總數的90%,湧現優秀黨員35人,15名村民受到上級表彰獎勵。

  太平川村黨支部結合實際,大膽實踐,開創了創先爭優新格局,促進了各項工作發展。壯志繪就藍圖,激情成就夢想。我們堅信,在今後工作中,太平川村黨支部一班人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