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民營公交追求經濟效益 忽略公益性
2010-08-09 10:49:3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閆雪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乘車難、服務差已成公交車通病。

   黑龍江新聞網訊 目前,哈爾濱市共有公交線路141條,營運車輛4749臺,其中,民營線路77條,車輛2631臺,線路所佔比例、擁有車輛臺數均超過國有公交。近年來,哈市不斷倡導公交應『國有為主、民營為輔』,但從目前現狀來看,要想真正實現『國有主導』尚需時日。

  『公』改『私』無奈之舉

  哈爾濱市公共電車總公司是哈市第一家國有公交企業,該公司發展至今已近90年,從最初哈市第一條有軌電車,到後來的無軌電車,再到現在的燃氣公交車,該公司見證了哈市公交的發展變化,同時,也親身經歷了國有公交線路從公變私,又從私變更為公的整個過程。   

  公司副總經理江守智說,上世紀90年代末,哈爾濱市政路橋建設迅猛發展,隨著路橋改造,無軌電車的網線被迫拆除。這種情況下,公司只能購置汽車繼續運行原有線路,但是由於政府投入不足,企業自身無法承擔購置汽車的巨大費用,無奈之下,電車公司采取社會融資、職工集資、貸款等多種方式,通過合作經營和資產委托經營的形式把公司所屬的20條公交運營線路承包給了個人。

  而哈市另外一家國有公交企業——哈爾濱市公共汽車總公司,也有過公改私的經歷。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中期,該公司也對所擁有城市公交線路進行市場化運作,對外承包給個人或是采取合作經營的方式。


 

  民營公交弊端頻現

  就在哈市大肆市場化運作公交線路的同時,民營公交線路的弊病開始顯現出來,而且愈演愈烈,直至今日為市民所詬病。

  『與民營企業合作經營沒幾年,民營公交的問題就顯露出來了。』江守智說,公交屬於公益事業,應以社會效益為主,但民營投資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片面追求滿載率,造成出車率低、市民等車時間長,忽略服務。同時,企業不能定期對車輛進行維修、維護,造成車容車貌差、冒黑煙,特別是臨近合同期滿的時候,很多民營企業不再對車輛進行更新維護,減員節約開支、出車率低等現象越來越嚴重。

  一位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披露出民營公交存在的通病。民營公交與國有公交一樣,國家每年都會按照企業的出車臺數給予一定的油料補償款,但一些民營企業為了『淨掙』這筆資金,減少發車頻率,或者謊報發車臺數。還有一些民營線路將獲取的經營權轉包,發包給個人,即過去常說的『單車承包』 ,形成了一批『小車主』,嚴重影響公交正常經營秩序。

  民營公交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在一定程度上確實為哈市公交發展起到了積極補充作用,但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卻給哈市公交發展帶來了巨大阻力。江守智說,從2007年初開始,電車公司就著手對線路收回,目前已收回13條,公司正通過各種辦法對其餘7條回收。記者了解到,哈爾濱市公共汽車總公司也於1998年開始,對承包出去的公交線路逐步回收,到2002年所有外包線路都已經收回,再次實行『國有經營』。 

  公交先行呼喚公益

  盡管哈市兩大國有公交企業正努力對承包出去的線路進行收回,但目前哈市民營公交總體規模高於國有公交的現狀,仍是不爭的事實。近年來,哈市一直在倡導『公交優先』,但目前如此混亂的經營管理體制,讓『公交優先』的口號猶如畫餅充飢。

  哈爾濱市人大代表史鐵生告訴記者,哈爾濱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當中,唯一一個允許民營企業長期佔有市場的城市。公交行業不是不允許民營資本介入,哈市現有民營企業也不乏一些優秀線路,但作為一項公益事業,哈市應該確立公交行業的政府主導地位。目前,哈市公交企業數量多、所有制不同,利益鏈條多。民營公交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差、經營管理不規范,一些民營公交企業根本無力承擔城市公交健康發展的重任。近年來,為使公交行業實現『公益為先、國有主導』,北京、上海等城市重新走上了公交回歸國有的道路。這不是走回頭路,而是公共交通事業的公益屬性決定的,是為了提供高效率、高質量公共服務所做出的選擇。

  近期,哈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也向市政府提出建議,哈市公共財政應加大對城市公交優先發展的扶持力度。同時,加快推進公共交通企業改革。增強國有公交企業自身活力,突出其主導地位的同時,整合民營公交企業。加強政府對公交客運經營權的控制能力,通過組建以國有公交企業為資產紐帶的公交客運集團有限公司,實施公司制改造,由分散經營走向集中經營,改變哈市公交市場過度分割的現狀,形成『政府主導、以國有企業為主體、多方參與、規模經營、有序競爭』的新格局。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