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8月9日訊 蒲公英,俗稱婆婆丁,可全株入藥,藥用價值高,嫩葉是人們初春喜愛的野菜,極具商品生產和開發利用價值。就是這婦孺皆知的蒲公英,被農民陳井權當成一個產業,研發出蒲公英茶、膠囊、口服液等系列產品。
陳井權,海倫市東風鎮南興村農民,今年42歲。走出學校門,他種過地,開過酒坊,之後販運糧食,每年領著村裡300多老少爺們到鐵路承包活兒。2007年,到市場一調研,他發現脫水蔬菜市場前景不錯。
20多年的拼搏,20多年的積攢,陳井權決定投資建加工廠,既可解決當地農民就地出勞務,又可引帶當地蔬菜經濟發展。2008年,他與哈爾濱鐵路局工程有限公司綏化分公司合資,成立了海倫市野泰食品加工有限公司。
公司位於東風鎮境內,收購當地產的茄子、豆角、蕨菜、蒲公英、雜糧等,生產脫水蔬菜、加工精品雜糧。
脫水蔬菜都是粗加工產品,市場可以,但附加值不高。怎樣利用當地資源,開發尖端產品,陳井權在尋覓。最終,他把目光定格在當地豐富的野生蒲公英資源上,去年秋開始生產野生蒲公英茶。
開發蒲公英,需要科技人纔。陳井權多次跑東北農大、哈爾濱輕工學院、綏化學院請專家加盟,共同研發野生蒲公英精深加工系列產品。2008年專家加盟後,先後研發出蒲公英劑茶、微粉、抹茶及蒲公英膠囊、口服液等產品。
企業要大發展,離不開高級管理人纔。為此,陳井權廣招能人。現已招聘技術、管理、銷售人纔14名。並以重金聘請了曾在哈爾濱一家大型企業集團任高管的龔銘,讓她全權負責企業的管理、市場開發。
短短兩年,企業生產的『野泰』牌野生蒲公英茶走進了齊齊哈爾綠博會、哈洽會、廣交會,得到了中外客商的認可,產品南銷北京、濟南、廣州等地,最北賣到漠河。
今年,公司又投資3200萬元進行項目擴建。項目達產後,年可生產野生蒲公英茶300噸,加工脫水蔬菜500噸、精品雜糧300噸,臨時用工180人以上,固定用工50多人。
陳井權說,8月20日開始,企業又要收購野生蒲公英了。去年收蒲公英那段時間,海倫的樂業等鄉鎮及附近綏棱的農民,每天排號來賣蒲公英。當地的南興村每天100多人上山挖蒲公英,一個人一天能挖75公斤到80公斤,每公斤2元多,這對農民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陳井權已將蒲公英系列產品研發定為企業主攻項目,現在他正籌劃成立野生蒲公英研發學會,不斷生產蒲公英新產品,讓小小的蒲公英長成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