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3日訊 題:心系民生顯執政情懷——哈爾濱地鐵建設興產利民側記
記者 孫曉銳
由於哈爾濱地鐵工程投資大、規模大、建設周期長,而且多數施工現場處於城市繁華中心區,工程建設給周邊企事業單位、商家店鋪和市民百姓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為此,地鐵建設組織者、管理者從工程組織建設之初,要求所有參建單位把興企利民理念和落實文明施工有效措施貫穿工程建設全過程,積極爭取贏得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的良好評價。
心系民生顯情懷
地鐵施工明挖法較其它施工工法可節約1/3的成本。為減少對交通的影響,哈爾濱市地鐵工程部分車站捨棄這種最簡單的工法,而選擇了投資高、安全風險控制難度高、施工速度慢的蓋挖法和暗挖法。在地鐵規劃設計時,以教化站現有的地質條件,完全適用明挖法,但教化廣場周邊的交通都將受到影響,西大直街將在此處全部封閉。為便民利民,教化站采用了暗挖法,確保了不影響教化橋的使用。為了不影響附近的交通車輛的通行,太平橋站和哈南站站都部分采用了蓋挖法施工。
事關百姓無小事
地鐵車站施工中,除了站臺施工需要的場地外,還需要輔助工程施工的『作業面』,如鋼筋加工區、木料加工區、材料安置區,混凝土行車通道等。在龍江街站和煙廠站,如果保證了這些『作業面』,人行過道都不能保留。為保證附近市民出行,兩個站臺施工的鋼筋加工區,都在工地外尋找廠房,鋼筋加工後運輸到施工現場,雖然增加了施工成本,卻為附近居民保留了通行道路。在其它佔用城市道路的車站,工作人員也想方設法留出居民傾倒垃圾和垃圾清運、作業車輛等通道,調整工序工法,進行交叉作業組織施工,由此增加了施工難度。
民生脈動最關情
哈爾濱市地鐵車站施工,每個站臺平均產生8萬立方米左右的殘土,如果這些殘土不能及時運輸,必將對城市原本擁擠的交通產生影響。為確保殘土運輸不擾民,減少施工帶來的影響,中心區殘土車均要在晚間22點後纔開始作業,確保不與市民『搶路』。同時,制定文明施工管理規定,圍擋設立、殘土拉運、道路開挖、材料擺放、交通分流等都有詳細規定。土石方運輸車必須設置密閉式加蓋裝置,出施工現場車輛『洗身』上路,確保殘土不落地,一旦出現違反規定的不文明行為,進行經濟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