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人在清掃街道。
黑龍江新聞網訊近年來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那麼,代表城市人口素質和文明程度的城市文明的發展與城市的發展同步嗎?對於這個問題,城市的美容師——環衛工人最有發言權。晝伏夜出、屢治不絕的殘土車逃不過他們的眼睛;建築工地塵土飛揚、建築材料亂堆亂放污染街道,他們感受最深。當我們吃著美味的冰淇淋,享受著涼爽,卻沒意識到隨手扔在地上的包裝紙,給環衛工人增加了許多額外的負擔。
哈爾濱市在進行『大手筆』建設的同時,城市的軟環境、居民的素質又有多少提昇呢?現在就讓我們聽聽這些環衛工人的心聲,看看在他們的眼中,哈爾濱市民到底是啥形象,我們的城市離現代文明都市還有多遠?
『說實話,我們都被城建工程累怕了,今年哈爾濱市的城建工程很多,所有環衛工人都在超負荷工作。城市的工程多,說明城市發展很快,我們累在身上,樂在心裡。但是,瘋狂殘土車增加了我們的工作量,我們希望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建的管理水平也能提高,管理得嚴一點,我們就能少跟著受點累。』環衛工李麗君的一番話道出了哈市大多數環衛工人的心聲。
最讓環衛工人頭疼的10個地段
今年是哈市道路建設項目迄今為止最多的一年,史無前例的開工規模和密度,讓冰城的發展日新月異。然而,哈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辦公室的統計數字表明,今年哈市的城市建設項目使環衛工人的工作量增加了兩倍以上。
『以工作量計算,哈市有10個地段最讓環衛工人頭疼。』哈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這10個路段分別為:公路大橋至哈藥路路段、先鋒路哈同出城口、文昌街、進鄉街和軍民街交口處、哈西大街、前進路(河松街至康安路段)、南直路和長江路交口處、化工路香坊段、先鋒路和南直路交口處、征儀路(大眾新城對面)等。這些地段要麼是殘土車出城的必經之路,要麼是當地有大型的城建和商品房開發工地。
殘土車撒一夜土環衛工人要掃大半天
12日3點多,天剛放亮,環衛工人李麗君像往常一樣來到清掃區域准備工作,看著地上綿延幾百米長的殘土、煤渣和磚頭瓦塊,她的頭又開始疼起來。
李麗君負責的清掃區域是哈市道外區東棵街靠近哈市東出城口的路段,這裡一天有上千輛殘土車疾馳而過,每遇一個減速帶,殘土車就會一震,撒落許多殘土。殘土車一夜撒落的殘土,李麗君等30多名環衛工人得掃上大半天。
『殘土少的時候一天也得推出去四五車,多的時候滿路都是土,滿滿一車殘土非常重,我們3個人一起推都直踉蹌。』李麗君說。
12日10時許,在李范五花園轉盤內,環衛工人張文英正在清掃殘土車撒下的殘土。她負責的清掃區域正是哈市道路建設最集中的區域之一。『每天經過這裡的殘土車難以計數,一過車,路面馬上就變成了黃色。車走了,我們就得清掃一遍』。
據張文英介紹,以前掃一天也就能掃出半車土,現在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掃出來兩車土。『這一車又要滿了』,張文英指著垃圾車說。
每人揣仨口罩一天掃壞一把掃帚
『我們從早晨4點開始乾活,一直乾到下午5點,路上都是灰塵,再加上太陽暴曬,一天下來頭暈沈沈的。大家都希望能下點雨涼快點,可是又犯愁雨後,每次大雨過後我們都得大乾一場。』李麗君說,下完雨,殘土車撒下的殘土被雨水一澆,路上就和泥了。『最嚴重的一次,路上的泥巴厚達10多厘米,清掃車根本掃不了,全靠人鏟』。道外區保潔二隊的梁隊長說,因為泥很黏,鏟下一鍬,得粘回半鍬,非常不好鏟。
據哈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哈市東出城口處路面上的殘土、煤渣太多,一把掃帚掃不動,環衛工人就將兩把掃帚綁到一起用。
『根本掃不動,簡直就是用掃帚推土,推成一堆再鏟到手推車裡。』李麗君說,掃帚用得特別快,平均一天一人就得用壞一把。大家兜裡都揣著仨口罩,一早晨下來,口罩就全黑了。『上班時,我們都戴著帽子、頭巾、口罩,還穿了幾層衣服,可到下班時,每個人的臉上還是一層黑泥,回家一碰水,胳膊、身上都直往下淌黑水,太埋汰了。』
市區內的工作同樣不輕松。『掃帚一天就得換一把,我們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了。』負責清掃李范五花園轉盤及附近街路的張文英說。
『管得更嚴一點我們就能輕松不少』
負責清掃文昌街的盧瑞秀說:『我們現在最大的負擔就是塵土,這些塵土有些是工地裡刮出來的,可更多的是殘土車撒落的,如果對殘土車不加管理,路上的塵土會越來越多。』盧瑞秀手上提的撮子裡看不到幾張紙片,都是塵土。
『今年是哈市城建高峰期,我們基本上都是在超負荷工作,不少人靠吃去痛片維持工作。』張文英說,加班加點是經常事,大家經常乾得腰酸腿疼,睡一宿覺也歇不過來。
『要是政府對殘土車管得更嚴一點,我們的工作就能輕松不少,路面上的垃圾沒有多少,主要就是殘土,不好掃,也不好清理。』李麗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