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7日訊(記者李博) 一個2001年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的省級貧困村到如今的新農村建設重點示范村,哈蜚村正如他的名字一樣踏上了一條『吉祥興旺』之路,如此的轉變,憑借什麼,在示范村建設上經驗是怎樣的,近日,『示范村建設書記網上談』專題節目走進依蘭縣哈蜚村,專訪依蘭縣委書記王春生。
東依完達山脈,西鄰松花江水,王春生把哈蜚村此種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以『借水興財,興牧發財』即『農業立村,牧業富村』作為自身發展的定位。借助松花江優質的水資源大力發展水稻種植,利用距離縣城僅9公裡的有利位置,把『櫻桃谷肉鴨養殖加工項目』引入哈蜚。示范村建設工程實施以來,目前,哈蜚村的提水灌站改擴建工程已完成,其中,旱改水接近2000畝,今年末有望達到5000畝,全面實現水田的『育秧工廠化』、『水田方田化』、『全程機械化』、『渠道硬化』,以糧立村,以糧興村。在牧業富村上,總投資4000萬元的櫻桃谷肉鴨養殖項目,采取『三賒、三保、一提供』的經營方式,即企業賒鴨雛、賒飼料、賒藥品,保證不論大小全部回收、保證同等價格回收、保證每只鴨純獲利1.2元,免費提供養殖技術和防疫服務,整個項目安置富餘勞動力4000人。實現年純收入達到4000萬元。
關於哈蜚村的建設經驗王春生總結為四抓,抓規劃,抓發展,抓環境,抓素質。在談到新農村建設遇到的難點時,王春生表示,農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在認識提昇上還有一段路要走,大多數農民對政策不理解,村民共建參與不夠,在今後的工作中,創新載體,提高農民素質,讓農民真正自主參與,自主建設,自主管理,這仍是一項重中之中的工作。新農村初期建設投入很大,在資金上,多輪驅動,增強農村造血功能,發展生產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