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網媒龍江行聚焦牡丹江 新牡丹江建設步伐加快
2010-08-17 22:02:2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牡丹江市舉行市情推介會,向采訪團介紹該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牡丹江市市長張晶川介紹牡丹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采訪團聽取牡丹江市情推介。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東北網8月17日訊(記者 印蕾)日前,第四屆全國網絡媒體龍江行采訪團來到了牡丹江市。在市情推介會上,牡丹江市市長張晶川表示,牡丹江市將繼續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加快經濟社會提速、提檔、提效,建設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幸福的大牡丹江、新牡丹江。

  據介紹,2007年以來,牡丹江市全力實施追趕型跨越式發展戰略。三年來,主要經濟指標始終保持30%以上增速,相繼實現『雙四』(GDP417億、全口徑財政收入43.3億)『雙五』( GDP501.1億、全口徑財政收入55億)、『雙六』(GDP629.3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66.3億元)目標,財政收入實現三年翻番。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招商引資到位資金、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4.2%、40.4%和34.4%,在金融危機中做到了目標不變、速度不減。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42.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9.8億元,同比增長44.3%,增幅列全省首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8.7%,增幅全省第一。地區生產總值307.1億元,增長18.2%,增幅全省第三。

  牡丹江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亮點體現為:

  提昇沿邊開放水平,打造全國沿邊開放先導區。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境內7個園區落地企業471戶,完成投資206億元;境外華宇、康吉等6個加工園區入駐企業39戶,完成投資20.5元。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初具規模,目前已實現圍網封關,正在規劃建設保稅區附屬區,已入駐企業21戶,簽訂投資協議20億元,8月份國家正式驗收後即可封關運營。暢通陸海聯運大通道和空中黃金通道,中俄韓三方合作投建納霍德卡國際物流集散港,實現通道常態化運營,並以寧安源豐物流、哈牡綏東國際物流園、穆棱鐵海聯運等園區為依托,建設口岸與腹地銜接呼應的物流園區體系。


  統籌城鄉發展,建設大牡丹江新牡丹江。圍繞山、水、園、林四種元素,拉開開放、產業、園區、政策、城市五個框架,推進同城化、一體化發展。建設生態宜居城市。開發江南、提昇江北、產業東移、城市西擴,江南新城初具規模,三個鄉鎮劃入市區,牡海寧、綏東穆兩個同城化組團建設取得新進展,中心城市接近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裡、市區人口100萬的『雙百』目標。全面開展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四化』工程,啟動『一軸一帶、三橋兩路一貫通』工程,綜合治理『三溪一河六湖兩園』,沿境內國道和牡丹江水系植樹造林、退耕還草,建設綠色走廊和沿江景觀帶,城鄉建設三年累計投入261.5億元。加快旅游名鎮和新農村建設。突出低碳、節能、環保理念和北國風光特色,建設鏡泊小鎮,打造全省旅游名鎮的示范樣板、東北亞旅游集散樞紐站和國際級休閑旅游目的地。推進場(局)縣合作共建。與域內8個林業局、3個國有農場和8所高校開展合作共建項目44個,總投資180億元。

  著力改善民生,構建和諧幸福城市。近三年來,用於直接改善民生投入近100億元。實施收入倍增計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萬元,增長較快;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7年全省第一,達到7758元,高於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2500元。社會保險參保人員擴大到201萬人,增長30%,保障標准提高42%。開展全民創業行動。以建設國家級創業城市為目標,出臺鼓勵全民創業實施意見,成立創業服務中心,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設立5000萬元創業基金,引導社會財富和民間資本進入創業領域。三年累計新增就業20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5.7萬人。加快棚戶區改造。三年共改造棚戶區286萬平方米,建設廉租房2931套,4.8萬戶居民告別棚戶區、泥草房。政府主導、捆綁式開發等五種棚戶區改造模式在全省推廣。開展志願愛心幫扶活動。募集善款2245萬元,幫扶社會保障延伸不到的特殊困難群體,建立困難群眾日常救助機制和體系。做好安全維穩工作。開通書記信箱、市長熱線和便民服務熱線,解決群眾熱點、難點問題3萬多件。開展『百日護游』專項行動,打擊違法犯罪,排查安全隱患,提昇群眾安全感。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