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棚改創新『五個結合』
2010-08-20 15:27:4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倪偉齡 喬文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伊春市是黑龍江省最早實行『三棚一草』改造並取得顯著成效的地區,其創新棚改模式,探索的典型經驗值得推廣借鑒。

  伊春市地處我國東北小興安嶺腹地,是重要的國有林區和開發最早的木材生產基地。開發建設60年來,伊春林區為國家生產木材2.4億立方米,累計上繳利稅、育林金60億元,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伊春開發建設時期,一直以『先生產,後生活』為主,上世紀50至70年代,建設一大批草泥拉合辮、板夾泥簡易、磚木結構的住房,形成連片棚戶區。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伊春林區逐步陷入『兩危』境地,財力不足,使林區職工住宅年久失修,生活條件十分簡陋。廣大群眾迫切盼望早日解決住房問題。

  伊春市委、市政府把棚戶區改造作為擴大內需、調整結構、促進發展的機遇,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頭等大事抓好抓實,並提出用3到5年時間,將伊春市內23萬戶、1176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這一『安居工程』、『民心工程』目標全面完成。

  去年,伊春市克服重重困難,共完成棚戶區拆遷面積18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272萬平方米。2010年國家棚改任務為54883戶,加上城市棚戶區改造,全市力爭完成6萬戶、建設住宅300萬平方米。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完成拆遷65萬平方米,11961戶,開工64萬平方米。其中棚改完成拆遷43萬平方米,8550戶,開工32萬平方米;城市棚改完成拆遷22萬平方米,3411戶,開工32萬平方米。

  伊春市棚改始終將改善群眾居住條件與加強生態建設、提昇城市功能相結合,在短短兩年多時間裡,創新探索出棚改『五個結合』。

  ———棚改與撤並林場所、實施生態移民相結合。從保護生態資源大局出發,伊春市大規模實施林場所撤並,進行生態移民。全市第一階段撤並30個林場所。

  ———棚改與燒柴改革相結合。長期以來,林區一直沿襲以木舉炊取暖的陳習,現年均耗木材70多萬立方米。伊春市結合棚改,對區局址部分家屬區、中心林場,推廣以廢棄菌棒、秸稈、稻糠等為燃料的生物質氣化工程;對居住戶較少的林場所推廣使用生物質多用爐;對畜牧養殖區,開發利用垃圾沼氣。

  ————棚改與打造生態旅游產業相結合。全市圍繞打造8個旅游名鎮,編制了總體規劃和棚改項目報告。湯旺河林業局被列入全省旅游名鎮之一,通過棚改進行全新規劃改造。原烏馬河林業局西嶺林場居民龔保民致富不忘家鄉,一期投資4億元,用兩年時間全面改造建設生態經濟新西嶺,現已建設綜合旅游服務中心等配套工程。伊春市還將旅游觀光沿線公路兩側危房改造列入棚改重點,目前已改造1101戶,搬遷3273戶。

  ———棚改與『四城聯創』相結合。伊春市緊緊圍繞創建國家級生態園林城、森林城、衛生城和文明城的目標,重點對生活環境髒、亂、差的棚戶區進行改造,同時實施美化、綠化、亮化、硬化工程,將『冒煙樓』並入集中供熱網,對多年的平房、裙房等進行拆除,使城市文明程度大為提昇、城區面貌煥然一新。

  ————棚改與廉租房建設相結合。伊春市率先實行棚改與廉租房補助資金捆綁使用的方法,讓更多的困難職工群眾改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更多的實惠。

責任編輯:侯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