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政協委員霍玉夫:哈爾濱綠化太落後了
2010-08-21 10:10:0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張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珠江路11中對面的樹坑長了草卻沒有樹。

  『綠化是一個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改善市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遠的不比,即便是與長春、沈陽等兄弟城市相比,哈爾濱的綠化水平也是落後的。』哈爾濱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哈爾濱市委員會秘書長霍玉夫懮心忡忡,城市的項目建設快馬加鞭,近年哈市雖然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綠化,但仍存在諸多不足。

  綠地分布不均 總量不足

  據霍玉夫講,近年來哈市城市綠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目標要求相比,與省內外兄弟城市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國家規定,『園林城市綠化覆蓋率不低於35%,綠地率不低於3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低於6平方米;街道綠化普及率達95%以上;生產綠地面積不低於建成區總面積的2%的標准。』哈市各項綠化指標相對差距較大,綠地總量明顯不足,各項綠化指標與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相比均居末位。按照2010年完成創建任務時限要求,尚缺綠化面積3039公頃,綠地面積2302公頃,公共綠地面積200公頃。特別是近年來呼蘭和阿城相繼劃歸為哈爾濱市行政區後,由於其綠化面積少,各項綠化指標較市區低得多,全市原為增長的綠化指標被拉低為負增長。

  霍玉夫講,從哈市綠地系統現狀來看,城市綠地系統結構布局不夠合理,尚未形成完善的城市綠地系統。

  哈市城市綠地主要分布在香坊區、平房區及沿江一帶,建設發展還不夠平衡,存在著各區之間公共綠地分布不均勻的現象。城市中心綠地較少,缺少大塊綠地,城區內拓展綠地難度較大,公共綠地類型不豐富,使用功能不完善,缺少多樣性、主題性、專業型公園,不能充分滿足居民休閑、健身、社會交往需求,社會效益低。

  邊建設 邊毀壞

  霍玉夫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學府路、新陽路、東西大直街等主要乾道絕大部分都被高大的樹木覆蓋著,然而現在卻看不到了。哈爾濱這些年一邊進行綠化,同時由於城市建設也讓我們失去了很多珍貴的大樹。

  隨著哈爾濱市區交通設施的擴建改造,部分老綠化帶被擠佔,而新的綠化帶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形成新的綠化景觀,致使目前大部分一類乾道綠化沒有形成原有的規模和效果。『路雖然寬了,但總覺得少點兒什麼。』家住中山路的孫大爺表示,之前區分主輔路的兩條綠化帶變成了行車道,沒有綠樹的映襯顯得很單薄。

  學府路也因為擴路而犧牲了部分植被,曾林立在路旁二十多年的數千棵松樹林,因道路拓寬改造不得不遷移,如今學府路兩旁只剩下補種的灌木叢和草坪。

  『綠化帶在分隔交通的同時也起到了美化城市、淨化環境的作用,可很多人過街既不走斑馬線又不走天橋,非得橫穿綠化帶。』一位在南直路清掃的環衛工人表示,綠化帶擋住了車卻擋不住人,每天都有很多人圖省事兒從草坪穿行。

  記者看到,這裡的綠化帶中有數十條被人硬踩出的小路,寸草不生。不僅如此,樹叢中還夾雜著塑料袋、廢紙等垃圾。在20分鍾裡有30多人橫穿綠化帶。橫穿馬路雖然節約了的時間,卻為自己和他人帶來了安全隱患,更讓自己成為了毀綠的主謀。類似情況在友誼路、和興路等多條主要乾道上也比比皆是。

  霍玉夫表示,哈市現在很多新建小區,過去都是整片的林地,由於小區的建設,很多生長了幾十年的大樹不知去向。很多新建居民小區規劃的綠地被強行擠佔他用,導致許多新建城區綠化用地達不到規劃的比例。


  資金不足 浪費嚴重

  近年來,哈爾濱雖不斷加大了城市綠化建設的投入,但是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綠化建設資金仍存在較大缺口。

  霍玉夫指出,目前,哈市城市綠化建設管理資金並沒有被列為城市基本建設投資,近年來各區綠化建設項目都是采取市補區投的方式,市投的70%要通過城投籌措,區投的30%基本落空,城市綠化建設管理資金嚴重不足。在養護管理方面,近三年來財政對新增綠地綠化撫育撥款額平均為每平方米2.5元,與建設部綠化養護標准和國內部分城市綠化管理每平方米6-22元管護費的差距很大,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城區綠量的逐年大幅度遞增,使得園林綠化管護經費更是嚴重短缺,園林部門的養護壓力越來越大。

  一方面哈市綠化資金不足,另外一方面哈市綠化還存在浪費現象。2000年左右,哈市開始進行大樹進城工程,耗資數百萬元從大山裡引進的大樹,如今多數因水土不服而從城市街路消失。哈市一些地方為了增加綠化政績曾大面積種植草坪,而這些草坪最多只能活上兩三年,時間一過,這些地方還需要重新綠化,需要進行再次投入。而類似浪費的事情,今年在哈市有很多。

  建議:合理規劃增加綠化預算

  『長春市有13個花園廣場,哈爾濱呢?』霍玉夫指出,哈市綠化基礎相對薄弱,尤其是人口密度較高的老城區,住房密集、交通擁擠、設施不全、污染嚴重等問題直接導致綠地人均指標走低。而寸土寸金的老城區在市場經濟模式下,城市綠地遭受著來自各方面的衝擊,始終處於弱勢狀態。

  霍玉夫認為,近年來,城市綠化越來越受到重視,道路上種植樹木、鋪設草皮已成為城市靚麗的風景線。一些部門為了顯示城市建設的品味,時常會種植一些外來的名貴樹種,這些樹種成本高,維護貴,不容易成活。相比而言,鄉土樹木更適合當做城市綠化的主力軍,由於是本土植物,成活率高,抗害能力強,維護成本低。同時,鄉土樹木又能體現出當地的風光和文化,更能彰顯城市特色。

  霍玉夫建議,提昇園林管理部門規格,充實技術力量和設備;將園林綠化資金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內,並按國家要求提高預算標准,加強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實行園林綠化陽光工程;嚴格按規定規劃城市綠地布局,要建立園林綠化工作責任制,分清責任,落實到人,實行區、街道辦事處,企業簽訂責任制,實行獎懲制度;進一步加大對老城區園林綠化改造工作力度,盡最大努力使主乾道恢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綠化水平。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