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4日訊 近日,牡丹江市一3歲男童被毒蛇咬傷陷入昏迷一事受到了廣泛關注。不少讀者來電諮詢,今夏蛇咬傷人的事件時有發生,為何黑龍江省的抗蛇毒血清如此稀缺?就此,記者諮詢了相關專家。
21日中午,黑龍江省牡丹江市3歲男童於忠博被一條蝮蛇咬傷,由於當地沒有抗毒血清,在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眾多好心人的相助下,小忠博在長春市被成功注射血清,並於22日16時在沈陽的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得到有效救治。
23日,記者諮詢了哈市多家醫院藥局是否有抗蛇毒血清,得到的答復均是『沒有』。據某醫院藥局負責人介紹,抗蛇毒血清是專供治療毒蛇咬傷的特效藥物,它具有中和蛇毒的作用。在現有臨床治療蛇毒的藥物中,沒有一種藥物的療效能超過它。抗蛇毒血清種類多達200多種,需低溫冷藏,單效價抗蛇毒血清每支在1000元-4000元,多效價血清每支6000-8000元,每種血清的保質期較短,到期後必須淘汰。現實當中,北方人遭毒蛇咬傷的情況不如南方多,蛇毒血清研制生產也多以南方為主。我國毒蛇重災區在廣東、廣西兩省區,而我省並非毒蛇重災區,所以被毒蛇咬傷的病人並不算多見,也不屬於地方性疾病。因病人極少,所以造成了我省各大醫院難覓『抗蛇毒血清』的現狀。
據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植物資源學院專家介紹,與國內其他省相比,黑龍江省蛇類物種多樣性水平較低,種群數量較少。專家提醒,被蛇咬傷的人多在野外、山區或田園,治療毒蛇咬傷,必須爭時間、搶速度,如貽誤治療,蛇毒一旦在人體髒器內吸收和擴散,可導致殘疾和後遺癥,甚至危及生命。
如不慎被毒蛇咬傷,應先采取自我救治,傷者首先要保持鎮靜,不能奔跑,將傷口部位盡可能放低,並保持局部的相對固定,以減慢蛇毒的吸收;在傷口的近心端或上一關節處用帶子縛紮患肢,以能阻止靜脈血回流而不妨礙動脈血流為原則,縛紮要迅速,在咬傷後2-5分鍾內完成,每隔15-30分鍾應放松1-2分鍾;傷者在野外可以臨時用小刀經火烤消毒後沿毒蛇咬的牙痕做縱行切口1.5cm,深度達真皮以下,並用手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使毒血排出;也可以用簡易竹罐或其他可以產生負壓的器皿吸住傷口拔毒,將毒血吸出,再以最快的速度到有條件救治蛇傷的醫院進行治療。□記者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