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抵御所有抗生素 『超級細菌』離我們有多遠
2010-08-29 06:51:1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戴鋼 金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9日訊 8月11日出版的英國《柳葉刀———傳染病》期刊中報道稱,一種名為『新德裡金屬蛋白?—1即『NDM-1』已經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區廣泛傳播,英國國內已出現約幾十宗病例。然而,更令人擔懮的是,『NDM-1』可以讓致病菌變得非常強大,幾乎能抵御所有的抗生素,因此,這種細菌也被稱為『超級細菌』。

  日前,記者從哈爾濱市一些醫療機構獲悉,他們已經著手對『超級細菌』進行檢驗。有關專家稱,『超級細菌』並非無藥可治,而且普通人感染這種『超級細菌』的幾率很低。截至目前為止,在哈爾濱市開展的檢驗中,還沒有檢出攜帶含有NDM-1細菌的患者。

  專家稱,醫學並無『超級細菌』稱謂,所謂『超級細菌』是泛指耐藥性細菌,這種細菌對幾乎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

  直面『超菌』

  據哈醫大四院檢驗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姜曉峰教授介紹,在醫學上其實並沒有『超級細菌』這個稱謂,而人們常說的所謂『超級細菌』,就是泛指耐藥性細菌,這種細菌對幾乎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而『泛耐藥細菌』早就存在於我們周圍。細菌耐藥性是一個老話題,比如含金屬β—?胺?大腸杆菌就具備泛耐藥的特點,它就可以叫做『超級細菌』。另外,早就存在具有超強耐藥性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泛耐藥綠膿杆菌等等也屬於『超級細菌』家族。多年前,國家衛生部就在全國十二個省市中的多所大型醫院組織開展針對耐藥細菌及相關課題的研究。

  『在臨床上醫生如果要對病人使用抗生素類藥品,我們都會給病人做細菌培養和鑒定,對病人進行藥敏測定,以便了解病人對那些抗生素有效性,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用藥。這個過程中,如果一旦發現新的耐藥菌株,我們就會對其進行培養加以研究。但是這次外國媒體報道的NDM-1我們尚沒有檢出。也就是說,我們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攜帶這種細菌的病人。』姜曉峰教授說。

  采訪中有專家指出,這次出現的含有NDM-1的致病菌,並不像SARS或甲流一樣是傳染性疾病。因此,不會出現大規模流行的情況。感染性的病菌會通過暴露的傷口、血液和接觸糞便直接傳播,相當於病菌從一個人的體內直接跑到另一個人的體內,離開人體或離開糞便,病菌就沒有了活力。而SARS和甲流可通過飛沫、空氣傳播,病菌離開人體有非常強的生存能力,所以容易在人群中擴散。

  專家指出,『超級細菌』就像穿戴了切實的盔甲,可以抵御目前絕大部分抗生素的『進攻』,但並非無藥可治。

  矛盾之爭

  細菌和抗生素就像矛和盾一樣,一直在進行著此消彼長的戰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徐建國曾經將細菌和抗生素比喻成進行戰爭的正反兩派。細菌入侵人體,抗生素出兵進行壓制,保護人體。而細菌得到了NDM-1,就像得到防御能力極高的盔甲,大部分抗生素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

  哈醫大四院副院長、感染科主任朱麗穎教授說,NDM-1其實是一種新的超級耐藥基因,一種能分解多種抗生素的高效?,不是一種新的致病細菌。目前我們從有關報道中了解到,帶有NDM-1的耐藥菌,多為大腸杆菌或肺炎杆菌,對絕大多數常用抗生素耐藥,其中包括臨床上常用的頭孢類、大環內酯內、氨基糖?類等,甚至對殺傷細菌的強大武器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也有耐藥性,除極個別臨床上很少用的抗生素外,幾乎目世界上絕大多數抗生素對這種『超極細菌』都無能為力。

  雖然NDM-1如同一副盔甲將細菌武裝了起來,但並非是無矛可破。根據今年8月11日醫學權威雜志《Lancet》報道,現在可以治療NDM-1病菌的藥有替家環素和多粘菌素。

  去年10月,一位66歲印度裔男病人在香港就醫時,在其尿液樣本中發現了NDM-1。醫生為他使用了普通抗生素的3倍劑量也沒有反應,最後醫生用替家環素為其治療後纔有效果。有報道顯示,瑞典的兩例感染者經過綜合治療,也已治愈出院。

  NDM-1的出現,讓人們又將一個老話題重新提了起來,這就是抗生素的濫用。相關調查顯示,患者中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不到20%,80%以上屬於濫用抗生素。

  自種惡果

  『如今「超級細菌」的出現,是我們濫用抗生素的惡果。』朱麗穎教授說:『正常人體內有許多菌群,而很多抗生素是廣譜抗生素,不僅將致病的細菌殺死了,同時將對人體有益的細菌也死了,打破細菌之間的生態平衡。人們每使用一種抗生素,那些沒有被殺死的細菌會記住這種藥,從而變成耐藥菌。』

  20年前,臨床上開始用抗菌藥環丙沙星,副作用小、治療效果好,現在這種藥對60%以上的病人失去作用;30多年前,幾十到一百單位的青霉素效果很好,現在很多人感冒用幾百萬單位的青霉素也沒有效果。

  朱麗穎教授說,目前抗生素濫用主要表現為對普通感冒等非感染性發熱、病毒感染無細菌伴發熱者以及無指征的預防性給予抗生素,或采用對致病菌無效的抗生素治療;用藥劑量不足或過大、用藥時間過短或過長;給藥途徑不當或不適當的抗生素聯合以及多種抗生素並用撒大網的治療;過分依賴抗生素忽略綜合性治療等。這些不僅會對人體造成損害,還導致了耐藥菌株的驚人蔓延,造成人體微生物生態環境的極大破壞。

  有關調查顯示,中國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不到20%,80%以上屬於濫用抗生素。超時、超量、不對癥使用或未嚴格規范使用抗生素,都屬於抗生素濫用。

  朱麗穎教授指出,開發一種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一代耐藥菌的產生只要2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藥菌的繁殖速度。目前,臨床上很多嚴重感染者死亡,均與耐藥菌感染、抗生素治療無效有關。我國濫用抗生素最大的特點是市民普遍能自行購買抗生素,有相當一部分人甚至認為抗生素是萬能藥,不管什麼病都能吃,特別是感冒腹瀉這樣的常見病已成為抗生素濫用的重災區,抗生素的使用達到了80%以上,而實際上80%的感冒腹瀉由病毒引起,根本無須使用抗生素。病人不停地用各種抗生素來抗菌,細菌只有進化出像NDM-1這樣的超級細菌來對抗。

  『「超級細菌」的出現說到底還是醫生和病人濫用抗生素所致。當我們用最高級的抗生素對付超級細菌後,說不定再過幾年,超級細菌進化成「超超級細菌」。那個時候,我們真的是束手無策了。』朱麗穎教授說。

  有資料顯示,『超級病毒』的主要感染途徑為醫院內感染,普通人被感染的幾率很低。專家認為,預防感染的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增強自身免疫力。

  躲避『超菌』

  大量細菌依附在人身上,只要人健康,抵抗力強,這些細菌就毫無興風作浪的可能。朱麗穎教授說,對那些有基礎疾病的患者來說,超級細菌就有些凶險了。因為他們的抵抗力不行,只有靠藥,而藥物恰恰又奈何不了『超級細菌』。不過,專家指出,目前,『超級病毒』的主要感染途徑為醫院內感染,因為醫院裡集中著抵抗力最弱的人群。病人在院內感染細菌的途徑為接觸感染、以及飛沫等傳播。尤其在急診的重癥監護病房,會通過身體接觸傳播,感染那些年紀較大、病情較嚴重、皮膚有傷口的住院病人。

  預防超級細菌感染首先應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理學專家指出,涉及是否用抗生素時,要盡早確立病源學診斷,即究竟是什麼細菌感染。其次,要根據抗菌藥的作用、特點用藥。醫生要熟悉每種抗菌藥的抗菌譜和細菌對藥物耐藥性的變遷情況選擇有效藥物。第三要根據患者生理、病理、免疫等狀況合理用藥,並嚴格控制用藥情況。對於一些發熱原因未明的病人,隨意用抗菌藥物可能使患者臨床癥狀不典型,掩蓋了真正的病情。此外,抗菌藥物的預防用藥和聯合用藥問題也應當注意,預防用藥是無益的,聯合用藥是主張二聯,不要超過三聯以上用藥。然而,人們預防感染的最好武器,還是要注意日常的飲食起居增強自身免疫力。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