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中華巴洛克謀建影視基地 已『接待』十餘個影視劇組拍片
2010-08-31 10:07:12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任清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關東往事》來哈拍攝老建築、老故事。

  東北網8月31日訊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近日,又有一部電視連續劇在哈拍攝,而該劇的外景地就選在了道外區的中華巴洛克保護街區內。據了解,這已不是中華巴洛克第一次『接待』影視劇組,作為拍攝以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為歷史背景的電影、電視劇的最佳外景地之一,道外區的南二、南三道街早已在影視圈內小有名氣。

  百歲老街多次上銀屏

  據介紹,近日,一部以哈爾濱為背景的電視連續劇《笑臉》劇組正在我市拍攝,劇組人員日前在道外中華巴洛克保護街區內『安營紮寨』。該劇共20集,講述了發生在哈爾濱道外區太古街上的傳奇故事,演員以哈爾濱籍演員為主,國內部分一線明星也將在劇中客串角色。

  『老道外』張大爺告訴記者,雖然2007年他家就搬離了南二道街,但他對這條住了幾十年的街道有非常深的感情。據張大爺講,他家住的是所老房子,房子雖然顯得有些破舊,大院擁擠不堪,街道也有些狹窄,但在那些拍電影的人眼裡,這裡可是個『香餑餑』。這裡一共拍過多少部電影已經記不清了,不過在這裡拍的電視劇很多人都看過。比如2005年拍的《紅色通緝令》。僅那一年,這裡就先後有包括中央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在內的七八個劇組在這裡拍戲,除了《紅色通緝令》,還有《我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伸出你的手》等,後來還拍過《抗日衝鋒隊》、《功勛》、《血狼》、《排爆》等。


 

  老街道濃縮建築精華

  據了解,早在幾年前,就有人提出過將中華巴洛克保護街區闢建為影視基地的想法。道外區居民張代華就曾在南二道街掛起過『道外影視文化城辦公室』的牌子。雖然只能算是個民間組織,但據張代華講,那幾年,有十來個國內的劇組與他聯系,他也幫著一些來這裡拍片的劇組搞過接待工作。

  據介紹,中華巴洛克保護區是指南起南勛街———豐潤街,北至昇平街———地靈街———欲海街,西起景陽街,東至十道街圍合的區域,佔地面積約50公頃。這裡仍保持著哈爾濱早期的建築風格,其中,南二道街和南三道街特色最為突出,保存得也最為完好。不足500米長的小街濃縮了中外建築精華———從外表看是清一色的中華巴洛克建築,木窗木門,樓體雕梁畫棟,院裡是帶有回廊的典型中國四合院,店鋪的牌匾古色古香,就連從窗戶裡伸出的燒爐煙囪都保持著老道外的特色。如果要想找地地道道的老哈爾濱,也只能到這裡來了。

  中華巴洛克啟動二期

  據介紹,從2007年起,我市啟動了中華巴洛克一期保護工程,對南二、南三老城區進行騰遷改造,工程於2008年竣工,有關部門投資修繕的『仁和永』(始建於上世紀10至20年代,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綢緞批發商店北京『瑞福祥』在黑龍江開的一個分號)也在該區域內。曾經在銀屏熱播的電視劇《紅色通緝令》就是在這裡拍攝的。從今年起,我市啟動中華巴洛克二期工程,范圍為道外區景陽街———靖宇街———南四道街———南勛街合圍區域,佔地面積9.73萬平方米。

  有關部門表示,將對舊有保護建築、歷史風貌建築進行修復性改造,對不具特色風格、無存留價值的拆除,建設具有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維系中華巴洛克文脈,打造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最大中華巴洛克建築群。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對建成後保護區內的業態規劃進行調研,影視基地的構想作為文化保護街區的一部分再一次被提上議事日程。  

  修舊如舊很重要

  有專家表示,建影視基地的作用並不僅僅在於能夠拍攝多少部電影、電視劇,『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可以對一個城市的風景和文化進行很好的宣傳,進而帶動當地旅游的發展。』這一理念已被多次證實。比如,一部《劉老根》火了龍泉山莊,《聖水湖畔》又火了當地的旅游,『喬家大院』旅游熱也得益於拍攝了一部電視劇。作為一塊影視寶地———中華巴洛克保護街區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將影視基地作為一張主打的文化產業牌,以國內最大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吸引國內影視劇組,擴大中華巴洛克的知名度,進而推廣哈爾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華巴洛克也會像龍泉山莊、喬家大院一樣,成為外地人來哈必去的旅游景點。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