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高架橋效果圖
黑龍江新聞網訊 在哈爾濱今年的道路改造工程中,文昌高架橋的建設最受市民關注。隨著文昌高架橋的合龍,哈市規模最大、最長的上跨立交橋完整地呈現在人們面前。至此,哈市真正由『環形橋』時代邁入『定向橋』時代。
鋼箱梁+混凝土梁
『混合型橋』雙向8至12車道
記者從省政府區域路網改造指揮部獲悉,文昌高架橋並非全部為鋼橋或混凝土橋,而是兩者兼有的『混合型橋梁』:跨李范五廣場、跨中山路、跨宣化街3個區段需要使用鋼箱梁來解決跨度大、增加橋梁與地面高度等問題,其餘部分采用混凝土梁。
全長3.7公裡的文昌高架橋是迄今哈市中心城區規模最大的上跨立交橋,橋梁設計為雙向8至12車道。工程計劃在10月完工,屆時哈市東西向交通將再增加一條主乾道。
文昌高架橋多數路段為單層,橋面距地面最高距離為6米;從黑山街至分部街跨宣化街路段區域為上下兩層橋,第二層橋橋面距地面最高距離為14米。
徹底消除3處堵點
疏解省政府區域交通壓力
文昌高架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實現了哈市從西南到東北的定向交通,從一點直達另一點,車輛中途不需下橋,使車速和交通流量加快,可達性提高,實現『立體』交通。從區域交通影響分析,文昌高架橋建成後,可以徹底消除李范五廣場、宣化廣場、文昌街與中山路交口三處重要交通節點交通擁堵的現狀,進而疏解省政府區域交通壓力。
文昌高架橋建成後,通過李范五廣場、宣化廣場、中山路與文昌街交叉口這三個區域的車流均可以暢通高架橋,既可解決由和興路方向車輛向黃河路、宣化街方向過境交通快速通過問題,又能夠解決李范五花園、中山路、宣化廣場、果戈裡大街等區域內的交通互通問題,有效消除這三個繁華路段的重要擁堵點,最大限度緩解區域交通壓力。
拓寬街路暢通南崗區與道裡區
文昌街是哈市內環路重要組成部分,平行大直街、和平路,是聯系市區東西部的交通主乾路,交通作用極其重要。目前文昌街高峰期每小時車流量已達7200輛,處於超飽和狀態。文昌高架橋通車後,不僅可以實現文昌街直行車輛跨李范五花園、果戈理大街、宣化街交通節點的快速分流,疏解內環路交通壓力,有效緩解李范五環島交通節點擁堵問題,從而疏解省政府區域交通壓力。同時,通過拓寬改造省政府區域二、三級街路,增加道路分流交通能力,更有效地疏解省政府區域的交通壓力。
據介紹,在建設文昌高架橋的同時,哈市還通過對南崗區文端街、文景街、文化街等文字片區的道路實施拓寬改造,使教化橋、文昌高架橋與民生路相互連通,實現南崗區與道裡區的快捷連通;通過對司徒街、六順街等司徒片區的道路進行拓寬改造,建設香濱橋,與內環主乾道連接,連通道裡區和香坊區。
設計『一步到位』橋體建設盡顯歐陸風情
省政府區域路網改造指揮部的郭偉告訴記者,文昌高架橋工程的實施,無論從橋體本身的設計、工藝、工法上,還是從組織實施上,都有所突破。文昌高架橋建設工程是哈市路橋建設史上唯一橋梁主體施工期間不封閉交通的大型橋梁工程。為保證施工期間區域交通正常運轉,哈市建委與交通部門於工程設計啟動之初便制定了交通預案,通過在施工前將現有綠化帶和人行道拓寬,鋪設行車便道等辦法,解決過往車輛通行問題。郭偉說,這樣的組織方式在哈爾濱的市政工程建設史上還是首次。
郭偉表示,文昌高架橋工程選擇了『一步到位』的設計方案,它的建成不僅可以實現區域交通順暢,還充分考慮了其景觀功能。在橋的裝飾階段,橋的設計上從橋柱、橋頭堡、欄杆、燈飾等都盡顯歐陸風情,與哈爾濱的城市文脈相融合,其工程質量、技術的先進性和景觀效果都將代表哈市的橋梁建設水平。文昌高架橋的建成將有效改善哈市路網結構,10年內,文昌高架橋及周邊區域道路將不會再有大的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