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電話詐騙花樣翻新 公安部門提醒:『餡餅』別吃 恐嚇別怕
2010-09-08 08:57:1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案例 電話詐騙新伎倆

  近日,哈爾濱市民吳女士向記者講述了被騙的親身經歷。

  幾天前,一個酷似吳女士女兒的聲音給她打電話,說自己遇到麻煩,然後電話中就是一個陌生男子的聲音,該男子南方口音,聲稱綁架了吳女士的女兒,要吳女士將一萬元錢匯到他指定賬號上。恐慌中的吳女士手足無措,放下電話就去籌錢,幸好這期間朋友問明了她的情況,勸告她先核實一下,她這纔想到給女兒打電話。可女兒的電話怎麼都打不通,提示音說對方已關機。吳女士的丈夫聞訊火速趕到了孩子所在的學校,結果女兒在學校,並且手機是開機的,但父女倆面對面撥打電話,女兒電話依然『關機』。因為覺得沒有損失,吳女士並未報案。

  記者就此采訪了省公安廳,其刑偵部門表示至今還未碰到過這樣的案例。有專業技術人員分析,這起案件使用高科技手段的可能性很小,一是因為詐騙數額小,二是因為使用高科技手段難度太大,需要進行長期跟蹤;另外一種可能就是手機購買時就存在問題,手機密碼被他人盜用,因為知道密碼就可以對手機進行呼叫轉移操作,手機號碼轉移到空號上就顯示空號,轉移到關機的手機上就顯示關機。

  揭秘 電話詐騙花樣翻新

  ♢『電話欠費』涉案金額總值超千萬

  記者從省公安廳獲悉,近期我省電信詐騙案件驟增,最多時一天達到十餘起,尤其是以『電話欠費』為由的電信詐騙多發。全省有八個地市先後發生此類詐騙案件,截至8月10日,全省此類詐騙案件發生87起,比2009年33起上昇1.64倍,涉案金額巨大,總值超千萬,單起案件涉案金額最高達150萬元。

  以『電話欠費』為由進行詐騙案件,犯罪分子多使用『任意號軟件』,以電信部門名義群發信息,或隨意撥打手機、固定電話,稱受害人手機或電話欠費,其個人信息可能被冒用,或以『保護』受害人的銀行賬戶存款免受損失為由,要求受害人把賬戶內存款全部轉到所謂的『國家安全賬戶』。當受害人按照犯罪嫌疑人的指令進行操作時,實際上把銀行卡的錢全部轉到犯罪嫌疑人的銀行卡裡。

  ♢『退稅』裝得挺像

  另一種比較多發的是以房屋、汽車退稅為名進行詐騙。七臺河市市民白先生在家中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說是七臺河車管所的,並說國家補貼車款的信息表已經到七臺河車管所了,今天是最後一天,得抓緊辦理,否則明天辦不了了。對方給了一個電話號碼,讓其到工商銀行後就給這個號打電話,電話對方指令白先生怎麼操作,最終白先生被騙走3000元錢。這類案件犯罪嫌疑人多是以非法手段獲取購車車主或購房房主的信息資料後,冒充國家稅務局工作人員給受害人打電話,准確說出受害人的個人信息、車輛信息、房屋信息,讓受害人信以為真,謊稱可退還部分稅款,指揮事主在自動取款機上進行轉賬實施詐騙。

  ♢其他招數

  其他一些較為多發的電信詐騙類型為:冒充熟人或朋友出事急需用錢詐騙、中獎詐騙、銀行卡消費信息為名詐騙、騙取高價話費、網上和電話交友詐騙、ATM機虛假告示、網絡購物詐騙、高薪急聘員工詐騙、提供低息貸款詐騙、以銷售低價車輛等貨物為名詐騙、假婚姻信息等十幾種常見電信詐騙方式。

  提醒:『餡餅』別吃 恐嚇別怕

  省公安廳刑偵部門發出警示:雖然電話詐騙方式繁多,但歸根結底只有兩類,一是餡餅類、二是恐嚇類。餡餅類是騙子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恐嚇類是騙子利用人們恐懼心理。

  防范的首要一點就是不要輕信電話告知信息,特別是不要信電話裡自稱公、檢、法機關電話告知你犯罪的信息,因為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絕不會用電話方式告知誰有任何犯罪,必須用法律文書告知。此外當接到來路不明的電話或手機短信時,要冷靜面對,不要輕信,注意核實;平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特別是要提醒在家裡的中老年同志,要保護好家庭以及個人的各類信息,中老年同志接到陌生電話或遇到不明白的事不要急於做決定,要及時和家人溝通;如果一旦不小心掉進了電信詐騙陷阱,要保存好相關證據,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以便於開展偵查、盡快破案。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