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9月10日訊 時已入秋,松花江進入最美的時節。與江邊眾多健身的老人們不同,年逾古稀的工程師張棣威有著另一番忙碌和期盼———作為27年前松花江公路大橋的項目設計負責人,如今的公路大橋擴建工程專家顧問,張老的思索緊扣著我們這座城市的發展:『1983年,我們想的僅僅是讓人和車輛過江;如今的擴建工程,要的是「北躍」和「大發展」。』
設計團隊包攬多座江橋 新橋保持老橋剪刀風格『如果將公路大橋比作一個人,那麼她現在正值青壯年期,應在城市發展中體現新的價值!』在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的辦公室裡,張棣威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松花江公路大橋,是松花江上建設的第一座特大永久性公路橋梁。1986年8月,公路大橋的『誕生』讓哈爾濱真正實現了江南江北兩岸交通。大橋建成之初,一度成為哈市地標建築。每逢周末,常有結婚的新人來橋上錄像。
張老告訴記者,當年經過反復推敲,設計團隊最終提出『雙剪刀形引橋』方案,這在全國是首創。後來,大橋曾獲『全國建築工程魯班獎』等殊榮。
建設中的『新橋』主橋設計團隊,依然是張老所在的省公路勘察設計院。今年初,設計院橋梁隧道處團隊經反復篩選,最終推薦了兩套公路大橋擴建方案。
翻看履歷,『新橋』設計團隊可謂哈爾濱的『造橋專家』,松浦大橋初步設計、四方臺大橋、三環西橋……市民耳熟能詳的跨江橋梁,幾乎都出於他們之手。
據介紹,『新公路大橋』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其整體風格與老橋保持一致,從空中俯矙,宛如剪刀柄的引橋依舊,新建的西側橋體與老橋體一起,就像配齊了剪刀的兩個脊,延伸至江北。
建設團隊細解上下橋方式 新老橋體各實現單向交通在公路大橋擴建工程松北區建設項目管理辦公室,總工科科長楊軍正忙得滿頭大汗。從5月份到現在,楊軍和他的同事們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後半夜,次日一大早又要去施工現場。
楊軍說,江南江北的交通壓力已經成為城市瓶頸。去年,松花江公路大橋日交通量猛增至10萬輛以上,通行高峰期間,車輛時速不足10公裡,比步行還要慢。預計2011年9月『新橋』建成後,可極大地緩解過江交通壓力。
按照規劃,『新橋』工程總投資6.48億元,主橋全長1191延長米,橋寬21米,設計行車時速60公裡。由江北往江南方向是單向五車道,江南往江北方向套用相同模式。
楊軍在『新橋』效果圖上畫出上下橋的各種路徑———由江南往江北方向采用老橋體,在哈藥路上建設一條接線橋,可有三條上橋通道———友誼西路、哈藥路和哈藥路接線橋。由江北往江南方向采用新橋體,在江南下橋處分別修建一條直行引橋及友誼西路接線橋。沿直行引橋下橋,可到達哈藥路和友誼路,沿友誼西路接線橋下橋,可到達友誼西路、河鼓街二環高架橋。幾座接線橋,都是單向雙車道。
楊軍說,公路大橋曾一度設收費站收費,後在幾年前『廢除』,『新橋』建成後依然免費通行,不收任何費用。
暢通南北兩岸交通網 公路大橋地位無可替代松花江對於哈爾濱這座城市的意義不言自明,『南北高度互通是「兩岸繁榮」的基石』,松北區建設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林樹輝的話很直接。
貫通南北的明日藍圖,已經在林樹輝心裡規劃過不知多少遍。攤開一張規劃圖紙:繞城高速的兩座松花江大橋主要承擔長途過境交通;三環西橋、松浦大橋和濱北公鐵兩用橋位於主城區邊緣。據分析,這三座橋建成後可分流全部過江交通的42%,只能暫緩短期內的交通擁堵。
公路大橋的地位誰也無法替代。它地處連接南北兩岸的中心地帶,仍將是松北中央商務區、呼蘭利民開發區與江南主城區南崗、道裡、香坊三區之間的主要通道。同時,公路大橋還是江南通往江北太陽島風景區的唯一公路通道。年內通車的松浦大橋打通了道外至松北三環路的連接線,松北三環路又連接202國道通過公路大橋,直接連接江南。屆時,南北兩岸將形成回字形交通網。根據規劃來看,這樣的南北交通網,將在5年內逐漸實現。
林樹輝毫不諱言,『越江』這一大跨步,纔是真正注入『北躍』戰略的加速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