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國家發改委:東北水稻玉米主產區豐收成定局
2010-09-15 09:16:14 來源:新華網  作者:江國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哈爾濱9月14日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14日說,從最近在東北地區秋糧生產形勢實地調研和當地測算結果來看,雖然今年春天東北地區出現低溫天氣,部分地區還遭受水災,但由於當地積極應對,後期積溫較高等原因,兩省水稻、玉米主產區長勢普遍好於去年,豐收已成定局。

  9月6日至9日,近半個月來第二批到東北糧食主產區調研的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來到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糧食主產區察看秋糧生長形勢,聽取當地農民與乾部對糧食生產和糧價的意見。

  在黑龍江北大荒一望無際的稻田裡,金燦燦、沈甸甸的稻穗隨風搖曳,一些農戶開始用收割機收割水稻。大規模的機械化收割也將在本周展開。

  周望軍告訴記者,東北地區粳稻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也是我國輸出玉米最多的地區。東北秋糧的豐收對於保障全國大米和玉米的供應,維護全國糧價的基本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北大荒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大糧倉,去年的糧食產量達到330億斤,相當於一億人一年的口糧。其中,黑龍江農墾總局建三江分局下轄面積達到1.2萬平方公裡,人口僅有20萬,而年產糧食120億斤。

  建三江分局七星農場農民張景會承包了650畝耕地。他告訴記者,今年春天的低溫對他的水稻收成沒有影響,再過6-7天,他種植的水稻就可以收割。他的承包地去年畝產1200斤,今年預計增產15%。『去年我賺了22萬元,今年估計有30萬元。』

  據張景會介紹,為應對今年春天的低溫天氣,他們采用三層薄膜等手段培育秧苗,大大減少低溫不利的影響。5月中旬以後氣溫回昇較快,積溫高於往年3—4攝氏度,作物生長發育進程明顯加快,秧苗齊整,長勢好於常年和去年。粳稻抽穗早、分?多、成熟早、結實率和千粒重高。

  此前,農業部水稻專家組成員陳溫福院士表示,盡管今年東北水稻插秧期平均比常年延後7-10天,但5月下旬和6月上中旬的晴好天氣為水稻後期生長提供了極好的條件,東北大部分地區玉米、水稻長勢良好。

  9日,記者在我國玉米主產地吉林省榆樹市和吉林市看到,粗壯的玉米棒上基本成熟的顆粒呈黃色,當地農民和乾部認為,今年玉米豐收在望,未來兩三周將做好防早霜等工作,努力做到豐收豐產。

  榆樹市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上,是全國重要的玉米產區,近10年來,年產量保持在50億斤左右,佔全省的十分之一。

  榆樹市副市長林叢富告訴記者,由於春天低溫,今年播種期普遍延後一周,但由於後期氣溫高、有效積溫高,彌補了前期的不足。『無論從植株高度、葉面積指數、發育進程都好於常年平均狀態。』現在看,全市『糧食獲得大豐收已成定局』。預計,今年全市糧食總產可達到67億斤,比去年增產24%。其中,玉米產量約為255萬噸。

  周望軍說,從全國糧食產量和目前的價格來看,水稻和玉米價格在現有價格基礎上每斤上漲2-3分錢不僅可以彌補種糧成本上昇的壓力,而且有利於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我們希望糧價能保持基本穩定,或略有上漲』。

責任編輯:韓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