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5日訊 黑龍江晨報近日連續刊發了《哈市出現『職業醫鬧』團隊》系列報道,受到省衛生廳的高度關注。為解決醫患糾紛,我省目前成立了『第三方調解』工作小組,結合本地特點,准備制定一套適應於黑龍江地區的『第三方調解』方案。
據了解,面對醫療糾紛日益『難了』的情況,國內外都在探索建立專業化的『第三方』來調解醫療糾紛。據省內一家醫院長期分管醫政的院長介紹,目前一些歐美國家通常會設立專門負責醫療事故庭外解決的機構。由各州的醫師協會聯合設立,調解處的工作人員一般由法律專家和醫學專家共同組成,收集醫療糾紛有關的信息,都由其進行獨立的調查。在調查過程中,所有提交給該機構的材料都是匿名方式(包括臨床醫生的姓名、醫療機構的名稱以及編寫病歷人的姓名)。最後,專家小組根據全體成員的意見向當事人發出書面通知,通知中包含對事實的認定、醫療上的判斷。他補充,這種『第三方調解機制』雖然不具有法定效力,但對於患者而言相對是公平的。他介紹,如果能有第三方調解機制的出現,能給醫療糾紛設置一個『緩衝帶』,醫患雙方就有了另一種更優的選擇。第三方調解把糾紛轉移到院外,並能進行專業化、相對公正合理的解決,可以讓雙方心服口服。
對於『第三方調解機制』的可行性,有關專家認為,最理想的『第三方調解機制』應該是調解與保險相結合。按照國外經驗,醫療責任險將是保險行業最大的職業險種。但由於保險公司是營利性企業,保險公司擔心醫療糾紛過多、賠償數額較大,保險公司不肯承保;醫院也因為保費過高而不願意投保,『比如一家醫院一年賠償的費用可能20萬元就足夠,現在需要拿出50萬元來投保,醫院肯定不樂意的。』而且有些醫院認為,即使投了保,患者還是會到醫院來鬧,並不能真正為醫院減少麻煩。
省衛生廳醫管處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省已借鑒國內外關於『第三方調解機制』的成功經驗,建立了『第三方調節機制』調研小組,根據本地特點,准備建立一套適用於黑龍江的『第三方調解機制』。目前,該工作正在進一步推進中。
對於『第三方調解』機制,哈市社會科學院鮑海春院長認為,首先要有公正的調解機構,出具雙方認可的調解結果;其次,如果將調解與保險相結合,建立醫療責任險,定價要公平合理,並且在法律中明確費率調整機制、賠付標准等;針對不同類型、規模的醫院,設定合理的投保額度。最後,他表示,醫療糾紛的第三方調解雖然不是解決問題的惟一辦法,卻肯定是未來醫療糾紛解決的核心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