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牡丹江按照省委創建『三優』文明城市的總體要求,以『城鄉潔淨工程』為載體,讓創建『三優』文明城市工程成為民心工程,激發了城市內在的發展動力和活力,樹立了黨委、政府新形象,增強了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度,實現了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同步改善,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同步提昇。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以建設新牡丹江為重點,改善城市面貌
改善城市環境。全市確定了改變城市形象的『亮化美化綠化淨化工程』,改變農村面貌的『五清五改五化』工程,改變交通秩序的『交通暢通工程』,改變旅游環境的『旅游形象工程』,改變機關環境和乾部作風的『機關靚化工程』,改變生態環境的『藍天碧水工程』,改變城市管理的『十大細節工程』,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確定城市定位。緊緊圍繞打造『生態宜居城市』、『和諧幸福城市』的定位,塑造『城在園中,園在城中』的生態宜居城市。塑造城市精神。大力弘揚『自強不息、創新創業、開拓開放』的城市人文精神,吸引了省內外眾多影視劇來牡拍攝,牡丹江地域文化的魅力和品位得到不斷彰顯和提昇。
以關心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為根本,共建美好家園
以關心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為根本,把『三優』文明創建工程打造成為『惠民工程』和『務實工程』,樹立起『親民黨委、民本政府』的良好形象。全市集中開展了『清理越冬痕跡』、『清理城鄉結合部垃圾』和『清理重點區域衛生環境會戰』等系列活動,開展了以『講文明、促和諧、樹形象,共建美好家園』為主題的全民清潔城市活動。全市確定了突出抓好背街小巷、村屯院捨等城市管理十大細節工程,使城市管理進入規范化發展軌道。以『同行一個樓道,共建美好家園』為主題,開展了以『樓道潔淨、樓道和諧、樓道文化、樓道平安』為標志的創建文明樓道活動,使居民樓道成為連接黨心民心的大通道,成為群眾歡迎的文明創建活動品牌。
以增強城市凝聚力為導向,全社會共同參與
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原則,探索實行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企業支持、群眾自願』的共建機制,動員和鼓勵全社會共建大牡丹江、新牡丹江。全市實行了市直部門、中省直部門包街路維修、包亮化工程責任制,把創建『三優』文明城市工程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點督辦工作,作為市委拉練檢查的重點內容。通過各種形式發動企業、客商、成功人士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回報社會。各級群眾團體、組織及青年、老年、婦女、少年兒童志願者紛紛走上街頭,開展群眾性義務勞動活動,從市委書記、市長到普通機關乾部、社區居民都率先成為城市環境整治建設志願義工。
以提昇市民素質為目標,創建文明城市
提昇市民素質,既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加快追趕型跨越式發展,建設和諧幸福牡丹江的迫切需要,既要改造城市的硬環境,又要打造城市文化的軟實力。
實施了為期三年的『市民素質提昇工程』。確定了『文明,讓城市充滿魅力,讓生活充滿活力,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城市人文理念和『從我做起,從細節做起』的市民行為理念。啟動了全省首個『文明日』,發布了100個文明公益短信,提高廣大市民的主體意識、公共意識和文明意識。全市組織開展了『同居一個社區、共建美好家園』活動,積極組織開展鄰居節、社區節和老年節,大力發展廣場文化、社區文化、家庭文化,引導市民融入社區、守望相助,建立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全市通過開展『情暖牡丹江——百名道德模范』評選活動和『百名大學生牽手百名道德模范』、『道德模范互助』等文明創建活動,推動人們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奉獻的過程中提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
創建『三優』文明城市活動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必須強化黨委、政府的主導作用,必須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必須整合全社會資源,必須堅持創新原則,必須注重市民素質和城市環境同步建設,同步提高,使城市更加美麗,更加富有魅力。
(作者系牡丹江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