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花』一分錢住新房
76歲的尹大娘原先的家在哈市道外區靖宇街十五道街棚戶區,是個只有六七平方米的棚廈。今年春節,她搬進了濱江新城『好民居』40平方米的新房。聽說記者要采訪關於棚改的事情,尹大娘很激動:『一分錢沒花,我就住上了漂亮的樓房,真是做夢都沒想到。』
尹大娘講,她在棚廈裡,一住就是50多年,那日子苦啊!棚廈內只能放兩張床。老伴活著的時候,兩張床還需『丁字頭』相接。就連做飯都在床上。上趟廁所要走到10多米遠的公廁。胡同窄,兩個人都不能並肩走路。
按照哈市棚戶區改造『拆一還一』政策,尹大娘家可以享受7平方米的產權,申請最低保障戶型40平方米,她需要按最低的建安成本交餘下33平方米的購房款,按每平方米890元計算,需要29370元。由於她得到了『獎勵期內搬遷獎勵1.2萬元』和『低保戶給予2萬元補貼』的補償安置金,尹大娘自己沒花一分錢就住上新房,還『掙』了一千多元。
房乃安居之所。為了讓棚改政策惠及到每戶家庭,哈爾濱在國內率先推出『股折租』,確保最貧困家庭都能住上新房子。
據道外區拆遷辦主任劉利民介紹,在哈市棚改中,無論多困難的人都能住新房。這都源於政府推出的『股折租』政策。『股折租』的概念就是,如果保障戶型(40平方米)被拆遷人也無力購買,他可以不買先住,原『拆一還一』部分屬私產,其餘面積為公產,整體房屋屬『共同產權房』。入住共同產權房後,公產房部分交租金,按使用面積每月每平方米1.44元。如果生活還有困難連租金也交不起的,將『拆一還一』面積,即私產房面積拿出一部分,按時價『股折租』,按月扣繳租金。被拆遷人經濟條件改善後,可以還清抵扣租金,補齊上靠保障戶型差價款,就可擁有房屋的全部產權。
溫暖拆遷百姓滿意
『今年政府的棚改「溫暖拆遷」政策最是可圈可點。』說到拆遷政策,哈市棚戶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孫濱如數家珍:道外陶瓷小區棚改規定,對於產權調換的,動遷70平方米內住房回遷後面積上靠到50、60、70平方米戶型。原房屋建築面積30平方米不管是公產私產還是單位產權,可以上靠到50平方米戶型,屬於原房面積的30平方米在調換時不交納差價,但中間20平方米在調換時需要交納綜合建設成本價。而上靠戶型的差額面積按陶瓷小區綜合成本價2680元/平方米購買。此外,對被拆遷戶在獎勵期內搬遷驗收的獎勵1.2萬元、低保戶給予2萬元補貼等。在正月搬家驗收的居民,還能得到每戶3000元搬家補貼款和2000元冬季搬遷補貼款。
政府的惠民政策讓生活在低矮、破舊棚戶區的居民心裡樂開了花。中華巴洛克二期拆遷改造項目開始辦驗收手續的第一天,有485戶居民交房、簽拆遷協議;鐵路街打通工程拆遷動員會上午剛開完,下午就有5戶居民人走家搬;陶瓷小區拆遷戶姜昇華和10多位鄰居搬走後,又自發回到現場,當起了志願者……
正如被拆遷戶黃小娟所說,政府改造棚戶區是大事,是為百姓辦好事,因此百姓們全力支持。與大多被拆遷戶一樣,王強對生活的新希望燃起於此,『拆遷時我是最先動的,為的就是早一天住上樓房。』
拆遷義務宣傳員王淑梅逢人就說,她比以前年輕多了,居住環境的大變樣,讓她的日子變得有了奔頭,生活變得更加有希望。
政府與百姓『心貼心』
為做好拆遷工作,哈市數萬名黨員乾部不辭辛勞,深入細致地做好每一戶的拆遷動員工作,力求把好政策送到每一戶居民家中。各級機關黨員乾部『各負其責、一抓到底』的『包乾責任制』,不僅使棚改工作迅速推進,也使政府與百姓『心貼心』。
『規劃時就對困難進行了充分估計。』孫濱說,為搞好哈市棚戶區拆遷驗收工作,他們與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方案,明確了『拆一還一』、上靠三個基本戶型、40平方米保障性戶型等優惠政策,並對特困戶和殘疾人等困難群體提出了產權共有等辦法。同時,大力推行『陽光拆遷』,將所有被拆遷居民關注事項全部進行公示,主動接受各方監督,得到了多數居民的理解。
在棚改工作中,也有不理解的。當初不論怎麼做工作,居民陳大爺就是不搬,說『死都要死在棚戶區』。陳大爺的女兒聽了工作人員講解後同意搬家。棚改辦人員幫陳大爺搬了家,陳大爺卻說家裡的白菜、豆油等生活用品搬丟了!為了爭取老人的配合,工作人員自己湊錢,把陳大爺所列的丟失物件一一買來並送到家裡。被感動的陳大爺如今成了協助做拆遷工作的義務宣傳員。
『市發改委、市國土局、市規劃局、市建設局、市財政局、市城管局、市環保局等職能部門相互配合,開通了綠色審批通道。』孫濱講,今年是哈爾濱有史以來棚戶區拆遷改造面積最大、涉及戶數最多的一年,將拆遷改造棚戶區345萬平方米,建設回遷總規模465萬平方米。一個可以量化速度的指標是,從2008年哈市啟動新一輪棚戶區改造以來,截至2009年底,已有4.25餘萬戶居民告別了低矮棚廈,搬進了寬敞明亮的高樓。
享受優惠『一個不能少』
被拆遷戶胡偉民說,『當初,聽說要易地安置的住宅是高層,我曾擔心價格太高。讓我沒想到的是,政府已把百姓的難處考慮在先。』今年,哈市政府明確規定,必須由信譽好的國有開發企業承擔棚戶區改造易地安置項目,並按政府要求讓利於民,對選擇高層住宅的拆遷戶,按1.5的多層住宅換算系數計算公攤面積,用買多層住宅的錢就能住上高層住宅。
哈市道外區棚改辦主任劉利民告訴記者,中華巴洛克改造二期工程拆遷區域內的許多居民是『戶在人不在』。拆遷開始後,為了讓這些居民也能拿到正月搬家驗收的補貼、享受『早搬家早選房號』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拆遷工作人員開始了『尋人總動員』行動,直到拆遷動員大會前一天,他們還在千方百計尋找未聯系上的拆遷居民。
為更好地將政策宣傳到位,做到公正、公開、透明,各大棚改拆遷現場都會掛出醒目的公示板,從安置房區域位置到周邊環境、配套條件,從戶型類別、使用功能到回遷程序、回遷時間,拆遷戶最關心的八個事項一目了然。
『八公開』當天,安發街拆遷范圍內就有一批居民搬家。陶瓷小區、中華巴洛克二期拆遷動員大會,現場也同樣將拆遷政策、補償標准和獎勵辦法等向上萬名搬遷居民公示,上萬份詳細的《拆遷須知》在現場發放。
棚改多方受益
棚戶區改造不僅創造了空前的社會效益,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有『四筆賬』可以收入民心『賬薄』。一是百姓財產增值。2008年,有22435戶拆遷居民改善了住房環境,惠民得實惠24.7億元,棚戶區房子按每平方米2000元計算,新房市價每平方米四五千元,有些區域昇值更大。為此,拆遷居民平均每戶房產增值11萬元。二是拉動經濟增長。不僅拉動了建築業、建材業發展,也帶動了運輸業、金融業、家電業、服務業等30多個相關產業發展。三是吸納就業人員。為從事建築施工、物業管理、社區服務等方面的人員提供了就業機會。四是城市載體功能提昇。通過棚戶區改造,完善了城市基礎設施,如濱江新城開通濱江大道,平房百利棚改項目拓出4條市政道路,香坊區棚改項目打通了百姓期盼多年的紅星街,使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早拆遷、早建設、早回遷,是今年棚改項目提速的主要工作措施,而這也直接關乎到百姓的親身利益。』據孫濱介紹,目前,哈市棚改戰線搶前抓早,已經進入攻堅狀態。不但強化了『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要求和『日碰頭』、『周例會』的工作制度,還簽訂了責任狀。56個棚改項目當中,現已有34個啟動拆遷,拆遷面積達371萬平方米,涉及居民2.5萬餘戶,近7萬名建設大軍正在各棚改工地揮灑汗水。
不久的將來,一個以松花江為紐帶和中軸線的全新哈爾濱就會屹立在世人面前。
【記者手記】
從『茅屋』到『廣廈』,哈爾濱市正在經歷這個壯麗的蝶變過程。
棚戶區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在哈爾濱人最初的生活中曾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對於居住在棚戶區的居民來說,離別幾十年居住的老屋,告別老鄰居,處理掉壇壇罐罐會有一些陣痛,然而與陣痛相比,即將到來的有電梯、有天燃氣、上下水、暖氣新五全的家,溫暖而幸福。
從哈爾濱市政府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來看,無不體現著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對棚改工作來說,要想把這項民心工程辦好,關鍵還是要落實好有關棚改政策,嚴格落實好棚改的各項優惠措施,同時也需要老百姓思想觀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