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9日訊 近期,根據黑龍江女性研究所一項關於城鎮女性勞動參與率的調查顯示,我省25-34歲女性勞動參與率全國最低。女性研究專家認為,男女不平等的『大男子主義』觀念及公共家庭式照顧設施不完備的社會現狀,是造成這個年齡段一些女性只能在家照顧孩子,不能正常參與社會勞動,被動式成為『全職太太』的重要原因。
根據我省《城鎮男女勞動力參與率》調查顯示,25-34歲的女性,正值是孩子處於0-6歲的階段,我省女性勞動參與率佔男性的68.2%,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83%,在全國30個省中居於最末位。
今年26歲哈市市民張雲剛當了媽媽就不得不辭職,在家當上了『全職太太』。據她講,丈夫老家在外縣,自己娘家雖然在哈市,但父母身體都不好,不能幫助自己帶孩子,自己只能放棄做美容師的工作,在家做『全職太太』。對於孩子長大後,是否自己還能重回職場,張雲心存懮慮,孩子大了她的年齡也大了,美容行業多傾向於招聘年輕的女孩,自己根本毫無競爭力,現在只能到時再做打算。
35歲王女士已在家做『全職太太』6年有餘,孩子今年開始上小學,有了空閑時間、打算重返職場的王女士發現,根本找不到一家單位願意接收她這個年齡段的人,原來從事的公司文職工作已過創業黃金期,再從基層做起,很難找到機會,除非去銷售或是家政類的體力勞動,擁有本科學歷的她又不甘心,只能不情願地在家繼續做『全職太太』。
據黑龍江女性研究所所長郭礫表示,我省女性勞動參與率全國最低,從側面反映出我省性別平等觀念較差,認為照顧孩子只是女性責任的『大男子主義』觀念根深蒂固,這種性別認知文化具有傳承性和強化性,雖然一些女性是自願加入到『全職太太』隊伍裡,但也是在內心受到此思想的深刻影響,沒有真正確立『還一半權力給女性,分一半家務給男人』的新時尚理念。加之,現今社會公共家庭式照顧設施缺乏,孩子從出生到兩周歲上幼兒園期間,必須由家人照顧,而照顧的責任首先落在母親身上,很多女性都是在家人的眾望所歸中停止工作,回家做了『全職太太』,在社會生活中也成了理所應當的常態現象。而現今情況是,女性在孩子小的時候被社會推向家庭,而當孩子大時,又以女性年齡較大和有孩子不能全心工作等為理由拒絕女性進入社會。
郭礫所長認為,『全職太太』的身份只把女性固定在母親的單一角色上,缺乏安全感、成就感,對於個人生活和婚姻質量都有長久的不良影響,且正常的工作需要連續的積累過程,除非降格以求,一旦中斷很難繼續發展,所以社會應該鼓勵女性在育兒期繼續參與正常工作,並給其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新加坡去年底開始實施『小不點上班去』的政策和建立幫助女性『恢復職業生涯』相關機構,鼓勵女性帶幼小孩子去單位一起上班,由單位專門人員幫助看管,正如我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單位中的『托兒所』,可惜這些已在中國企業改革中做為負擔除去。新加坡女性『恢復職業生涯』的相關機構還可為曾中斷過工作的女性進行相關職業培訓,引導不同知識層次的女性從事適合的工作。日本、歐美等國家都設立不管有無單位的女性都可有『育兒津貼』、男女雙方都可休『育兒』假等政策都可為《我國人口計劃生育條例》的修改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