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21日,黑龍江商品大集在北京金源新燕莎購物中心鳴鑼開場。我省72家企業600餘種名優特色生態產品及加工產品在21日到29日的黃金消費時段接受首都市場的檢驗。開市第一日,實現銷售額26.7萬元,洽談金額1000萬元。
此次由省商務廳和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共同主辦的題為『寒地黑土,魅力龍江』的北京2010『黑龍江商品大集』展銷活動將給我省企業帶來怎樣的商機?龍江名優產品又給北京消費市場帶來怎樣的驚喜?記者在黑龍江商品大集上一探究竟。
借力首都平臺龍江特產集體亮相
『這次黑龍江商品大集上銷售的產品主要包括六大類,均經過精心挑選,各具特色,基本代表了近年來黑龍江生態建設和日用消費品產業的發展成果。』省商務廳副廳長鄒竹麗介紹。
記者在大集上看到,這六大類產品中,大多數都是地方特色的知名產品。其中,哈肉聯紅腸是中華老字號、被譽為中國紅腸第一家;秋林巧克力酒芯糖、大蝦糖等經過多年傳承保持著俄羅斯工藝和特色。大米、雜糧、礦泉水、藍莓、山產品、蜂蜜……我省廠家充分考慮到中秋和國慶的北京市場,備足了品類豐富的龍江特產,為北京市民雙節期間能品嘗到黑龍江特色產品做好了准備,來自『寒地黑土』的綠色食品成為大集上最旺的展位。
精心縫制、獨具特色的蘭西亞麻制品也成為大集的一個重頭,亞麻強韌、柔細、色澤自然,亞麻的襪子、拖鞋、汽車坐墊、家居用品和頭巾琳琅滿目,受到北京消費者的歡迎。
而綏棱黑陶、牡丹江的蠶絲繡、七臺河茅翎草筆等藝術品也讓北京市民領略了黑土文化的魅力。
『我們這次組織龍江特產中秋進京,就是要充分利用北京「首都經濟」的平臺優勢,進一步擴大黑龍江產品在北京的品牌影響和銷售市場,讓北京及周邊地區和國內外消費者了解黑龍江寒地黑土特色精品的獨特魅力,從而提高黑龍江產品的知名度,拓展黑龍江商品的國內外市場,』鄒竹麗在接受采訪時說。
政府助力 企業直面終端消費者
中央紅哈爾信展位前,一股大米的清香味撲鼻而來,原來這裡現場蒸的是今年新上市的大米。聞香而來的李玉娥老人邊嘗邊贊,還讓老伴也嘗一嘗。當聽說這是產自五常的大米時,她馬上聯想起了前一陣曝光的假冒稻花香事件,於是仔細詢問起來。當聽說哈爾信品牌大米從基地種植、到加工、到儲藏、再到運輸銷售全程監控,每個環節都可追溯時,老人高興地連連叫好。
木耳、蜂蜜、雜糧……哈爾信展銷的龍江特產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展位前一直圍滿了人。忙碌中哈爾濱(北京)食品有限公司商品部部長梁美歡興奮地對記者說,這個商品大集太有意義了,它不像以往那樣辦到展覽館,而是進入到北京大商場,讓我們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雖然我們企業在北京已經有了七個門店,但這種集中展示黑龍江商品的大集,有政府搭臺所帶來的信用度,有黑土商品的整體宣傳效應,比我們單個企業單打獨斗的宣傳效果要放大幾倍甚至幾十倍。
中小企業 推新品尋找揚名途徑
政府助力,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對於此次參展的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更是難得的良機。
北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參展人員說,我們的食用菌食品雖然有了一定知名度,但一些新開發的食品還沒被廣泛認可。借這次『黑龍江商品大集』的平臺,我們想向北京市民展示尚未進入或剛進入市場的新產品。從而了解市場反饋,擴大新品的宣傳面。
記者了解到,這次商品大集,大多數商品都是首次與首都消費者見面。參展企業大部分屬中小型企業,雖然他們的產品很有特色,但由於自身實力有限,想要進入北京市場難度很大。而參與大集,企業不需要支付展位費、宣傳費等費用,所以熱情很高。省商務廳商貿服務管理處副處長姜源泉說:『商品大集讓中小企業有了集中展示形象、推介產品的機會,如果這次我省能有幾家中小企業產品讓北京消費者接受,在北京市場紮根,就是很大的成功。』
北京市商委副主任李薇薇認為,『商品大集』開闢了新的消費市場,讓廣大北京及周邊地區的消費者感受到黑龍江綠色生態產品的獨特魅力,更為首都節日市場增添光彩。同時也為商品進京打開了綠色通道,大集的熱賣必定帶來采購商的熱采,她衷心希望通過黑龍江商品大集這個平臺,能夠帶動更多的黑龍江企業和商品長期留在北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