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6日訊(王增偉 張樹永 記者高長利) 9月26日,牡丹江市最大的棚戶區改造項目——曙光新城內一片繁忙熱鬧的景象,陣陣鞭炮聲傳遞著回遷居民的喜悅,224戶低保家庭在國慶節前陸續搬進新居。從低矮潮濕的平房搬進寬敞明亮的新房,今年76歲的低保戶王大爺高興的合不攏嘴:『有生之年還能住上這樣好的樓房,俺打心眼裡感謝黨和政府!』
這些困難家庭喜遷新居僅僅是牡丹江市傾力改善民生、共築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牡丹江市在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而實現困難家庭『家有就業、居有其屋、病有所醫、學有所上、老有所養』,進而提昇群眾幸福生活的指數。
『滾滾暖流』滋潤每一個貧困家庭的心田
今年33歲的趙品生因患重病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只能靠低保金寄居在年老多病的父母家艱難生活,就在他對生活近乎絕望的時候,牡丹江市開展的愛心志願幫扶特困群眾活動讓他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今年6月1日,該市『棚廉辦』為他免費提供了裝修一新的41平方米的廉租房,全體乾部職工還自發捐款為他購買了家電及各種生活用品,解決他的後顧之懮。
為了讓全市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牡丹江在對城鄉貧困人群救助上,財政支出以及政策待遇逐年提高。但由於患病或遭遇其他非人為因素等不可抗拒的原因,全市3萬多戶低保家庭中,有1037戶家庭被列為特殊貧困家庭,盡管享受了低保等政策性補貼,生活還是十分艱難。
針對這種情況,為了能讓像趙品生這樣的特困戶過上幸福生活,牡丹江市決定在全市成立社會公益性幫扶組織——志願愛心幫扶協會,籌集專項資金,幫助這些特殊困難群體,並將志願愛心幫扶工作列為今年利民實事之一。同時,在全社會開展以『心手相牽,讓我們共同幸福』為主題的愛心志願幫扶活動,把過去單純的救濟變為救急和日常救助相結合,切實提高困難群體的生活水平。
愛心志願幫扶活動的啟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機關乾部、民營企業家、駐牡部隊、市民紛紛奉獻愛心。一些小學生用義賣換來的錢進行募捐。93歲的李秉恆夫婦捐出了平時省吃儉用省下的3000元。『涓涓細流』匯聚成『滾滾暖流』。目前共收到社會各界捐款共計2200多萬元。全市100多個單位也行動起來,同特困家庭『結對子』。
新增就業崗位30萬個,『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今年45歲的劉新霞是牡丹江第一機床廠下崗職工,中秋節前夕她走上政府安排的公益性崗位後,每月的收入讓她滿足。她說:『有了黨的好政策,纔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近兩年,牡丹江市許多像劉新霞一樣因年齡偏大、缺乏技能的下崗職工,成為就業人群中的弱勢群體,從而形成了不少『零就業家庭』。為此,牡丹江市在全省首創了『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制度。他們投入數千萬資金購買公益性崗位,開發了專職治安、公共設施維護、交通協管、社區助老員、殘疾人專職委員等20多種公益性崗位,使困難家庭至少有一人上班,始終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解決『零就業家庭』就業問題僅僅是牡丹江全力促進就業的一個側面。
就業乃民生之本,牡丹江市堅持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相統一,千方百計的促進就業。解決資金緊缺、制定優惠政策、加快創業培訓等一系列全民創業工程的實施,使許許多多像劉新霞一樣的下崗職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資金緊缺是創業者面臨的最大難題。為此,牡丹江在全省率先將小額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由2萬元提高到5萬元,並將扶持期限延長到4年。三年來,財政累計投入小額貸款擔保基金1950萬元,發放小額貸款1.04億元。9000『小老板』通過創業帶動三萬人就業。
今年,牡丹江市還出臺了《牡丹江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擔保小額貸款實施意見》,降低小額貸款門檻,扶持微利創業項目,進一步擴大貸款的范圍和規模,通過調整小額貸款政策助推全民創業,該市已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48億元,徹底解決創業人員的『籌資難』問題。
針對許多創業者面臨的『缺技術』、『無門路』的難題,牡丹江市引進先進的創業培訓模式,加快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建設,集創業培訓、項目開發、創業指導、政策扶持、融資信貸、創業服務於一體,幾年來累計培訓創業人員3.14萬人。
『能人辦企業、乾部乾事業、群眾興家業』,已在牡丹江蔚然成風。2006年以來,新增就業崗位近30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以內。今年,牡丹江將再投入4.8億元,解決5.3萬名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醫保待遇,並確保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市區失業金、城鄉低保標准提高10個百分點。
這一系列措施的實施,牡丹江市低收入家庭正大踏步的走在充滿陽光、充滿希望的幸福大路上。
1.4萬戶低收入家庭喜遷新居
『真沒想到我在有生之年還能住上新樓房。』近日,愛民區祥倫社區殘疾人張永森住進政府提供的50平米的公共租賃周轉房,激動得熱淚盈眶。目前,牡丹江市已建和在建廉租房達1.46萬套,為10435戶低收入家庭發放廉租住房補貼4371萬元。
『安居纔能樂業』。為了惠及民生,牡丹江市用好用足國家廉租房優惠政策,加快棚戶區改造。規定在所有商品房建設項目和棚戶區改造項目中,由開發企業按建設面積1%的標准提取廉租住房,政府支付開發企業建設成本費;對相對集中配建廉租住房的棚改項目,按不低於10%的比例委托代建廉租房,政府以優惠政策量化、住房公積金增值淨收益、土地出讓淨收益的10%,作為地方匹配資金投入,按房屋綜合成本價格向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配售,同時向這些家庭再提供300元/每平方米的中央廉租住房補貼資金。2008年以來,牡丹江市共申請國家廉租房建設補貼資金2億多元。到今年秋季,1.4萬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可全部喜遷新居。
在廉租房建設的帶動下,牡丹江市2007年以來,共改造和正在拆遷的棚戶區達385萬平方米,通過棚戶區改造新修道路52.1萬平方米、新增綠地60萬平方米、新安路燈1500多盞。今年新建的100個街頭花園已有78個竣工。昔日髒亂差的城市面貌將徹底改變。
如今的牡丹江正成為山青水綠、環境優美的宜居幸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