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8日訊(趙玥輝 記者高長利)截至10月7日,黑龍江墾區秋收工作全面結束,比上年提前12天。預計糧食總產將突破360億斤,取得連續第七個農業大豐收,再次實現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總產、平均單產和家庭農場人均收入4超歷史。
今年,墾區的農業生產紮實推進夯基礎、調結構、增科技、上標准、抗災害、強管理等措施的落實,戰勝了春夏以來的雪災、春澇和冰雹等多重自然災害,糧食生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全年完成總播種面積4201.8萬畝,比上年新增236萬畝,增長6%。
按照『擴稻玉、穩麥豆、強經作、上品質、突特色』的原則和『建體系、上科技、增效益、抓隊伍』的要求,黑龍江墾區今年繼續優化種植業結構,整合科技力量,狠抓農業科技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針對今年墾區春播以來極端的自然情況,墾區各級抓住時機,科學組織,集中力量,人機結合,晝夜奮戰,全面推進農業提質增產增效,通過有效發揮墾區機械化、規模化和組織化等優勢,積極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有效控制了自然和生物災害的威脅,為墾區奪取糧食豐收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今年墾區秋收任務4032萬畝,秋糧產量將佔全年糧食總產的97%以上,這是墾區有史以來秋糧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一年。在秋收工作中,墾區突出了『早』、狠抓了『快』、力求了『活』、確保了『實』。針對墾區今年糧食作物成熟早、產量高、價格好、農戶積極性普遍高漲和秋收生產時間緊、壓力大、任務重等特點,墾區各級從9月上旬開始,就把秋收生產和明年生產准備作為當前農業的第一要務,擺上位置,納入日程,紮實推進人員早發動、物資早准備、措施早落實。根據作物成熟情況,適時搶前抓早,抓住時機,集中力量,晝夜突擊,加快進度。
在收獲方法上,墾區采取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辦法,堅持分段與直收、機械與人工『兩個』結合,根據下霜前後作物籽粒水分的變化,采取水稻分段與直收,玉米機械下棒與直收,大豆分段與直收等收獲方式,有效利用田間自然降水,加快收獲進度,實現提質增產目標。墾區各級領導及相關部門,分解任務,落實責任,深入一線,加強指導,強化服務,明確時限,嚴格獎懲,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實行場領導包片、科室包管理區、作業站,技術員包戶,科學指導種植戶,高標准做好秋收和明年生產准備工作。
從9月19日起,墾區全面掀起秋收高潮,其中9月23日,創造了日收獲進度210萬畝的歷史紀錄,截至10月7日,墾區秋收工作全面告捷。目前,『三秋』工作已經全面開展,秋整地面積已達2423萬畝,完成計劃的58%。其中,旱田1333.7萬畝,佔應整地面積的60%;水田1089.9萬畝,佔應整地面積的56.7%。同時,墾區積極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調動機械力量支援農村秋收和秋整地。截至9月29日,已完成農機跨區作業2000萬畝,其中為農村代收大秋作物120萬畝,代耕整地46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