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2日訊 調查顯示,46.2%的受訪者目前住房類別為商品房,31.9%的受訪者目前處於租房狀態,9.3%的受訪者目前住房類別為公房,還有6.6%的受訪者目前住房類別為經濟適用房。
在房價快速上漲的今天,老百姓怨言不少,對此,有學者拋出『買不如租』的觀點,但這種論調似乎並不被大眾認可。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房子除了本身的居住意義外,還附帶了更多的社會意義,比如學區房讓子女就讀名校、在城市購房可以解決落戶等等,都是無房無法解決的問題,因而買房成為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成交主力仍為中小戶型
調查顯示,35.9%的受訪者未打算立即出手購房,主要還是因為房價高;33.1%的受訪者視情況而定;還有30.9%的受訪者有在短期內購房的計劃,並且急需購房。
隨著『金九銀十』的到來,商品房成交量較前幾個月有所增長,成交主力總價區間在40萬元至60萬元的中小戶型,這說明,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觀望之後,我市住房的剛性需求開始不斷釋放,但從整個房地產市場來看,還有一部分人在觀望,其中改善型需求的購房者並不急於購房,他們選擇暫時等待。
84%受訪者考慮買新房
調查顯示,84%的受訪者考慮購置新房,14.9%的受訪者考慮買二手房,僅有1.1%的受訪者考慮購置沿海樓盤。
選擇購買何種房屋與家庭收入、個人觀念等綜合因素有關,就新房與二手房比較,雖然二手房交通環境、商圈配套方面略勝於新房,但新房外觀新穎、現代感強、視覺感好,而且一般都設計為大開間、敞開式廚房、寬大的客廳、落地窗等,小區綠化環境、保安巡邏、停車位的管理、大堂電梯間的服務等方面都較為完善,諸多優勢讓購房者依然青睞新建樓盤。
群力成樓市『火爆板塊』
調查顯示,21.1%的受訪者考慮在群力新區購房,18.3%的受訪者考慮在南崗區購房(不含哈西新區),16.1%的受訪者考慮在香坊區購房,接下來板塊熱度排行依次為哈西新區、松北區、道裡區(不含群力新區)、呼蘭區、道外區、平房區和阿城區。
群力新區年初開始重點打造丁香公園、城市濕地公園、體育主題公園、金河公園二期、音樂主題公園等特色景觀,與此同時,群力兆麟小學等一流教育配套設施已開始招生,哈爾濱音樂廳等娛樂設施也已確定落戶群力,以及公交線路開通、公交首末站投用等利好消息不斷,吸引了不少購房者的目光。
望房價低於6000元/㎡
調查顯示,65.7%的受訪者接受6000元/㎡以下的均價,23.8%的受訪者能夠接受6000元-8000元/㎡的價格,10.5%的購房者能夠接受8000元-10000元/㎡的價格。
目前,官方關於房價統計數據一般只有同比、環比漲幅數字,很難找到一個確切的房價均價數字。記者在走訪時了解到,目前,主城區價格在7000元/㎡以上樓盤佔大多數,1萬元/㎡的房價並不新奇。雖然,有些樓盤打出了『5000元/㎡起』的廣告,但多數只是炒作的噱頭,實際購買時卻難見『真容』。6000元/㎡以下的房價雖然存在,但多數位於離市中心較遠的地方,比如松北、呼蘭等區域。
近5成受訪者預期上漲
調查顯示,46.7%的購房者認為未來房價仍會緩慢上漲,23.9%的購房者認為新盤大量入市,供選房源范圍擴大,房價會下跌,19.4%的購房者認為房價會停止上漲,但持續時間不會很長。
從我市房地產市場看,大項目建設的快速推進、城市新板塊新區域的開發建設、基礎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等情況,從而進一步推高了周邊樓盤價格,讓百姓產生了『房價不可能下降』的感覺。
注重五證和建築質量
調查顯示,在決定購房的主要因素中,15.4%的人認為『五證』齊全是購房的首要條件,15.3%的人重點考慮地理位置,12.5%的人看重樓盤建築質量,11.6%的人看重區域發展,物業服務、社區配套、開發商品牌信譽、是否符合『半小時生活圈』、學區房等因素也均在購房者考慮因素之列。
調查表明,購房者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五證』曾經一度被購房者忽視,在出現了很多因為沒有『五證』而產生的糾紛後,讓購房者警醒,『五證』齊全成為了購房者選房的首要條件。而『樓脆脆』『樓倒倒』『樓裂裂』的出現,使購房者更關注能否買到放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