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醫大校長楊寶峰做客東北網談伍連德精神
2010-10-13 15:51:24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炳明 遲沫涵 杜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醫大校長楊寶峰(左)做客東北網(東北網記者 段冶攝影)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醫大校長楊寶峰做客東北網(視頻制作:李紅陽 李楠)

  東北網10月13日訊(李炳明 遲沫涵 記者杜筱)  2007年,諾貝爾基金會官方網站公開了部分諾貝爾獎候選人資料。在1901-1951年度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提名的科學家中只有一位中國人,他便是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中國檢疫事業創始人伍連德(Lien-Teh Wu)。他不僅是中國歷史上『走近』諾貝爾獎第一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

  1910年,為防止被列為傳染病首凶的肺鼠疫在東北蔓延,伍連德以哈爾濱為基地,不畏艱險深入疫區,成功阻止了疫情擴散,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1926年,創辦了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今哈爾濱醫科大學前身),首任校長。

  那麼,伍連德究竟在醫學上做出了多大貢獻?為什麼我們今天要大力弘揚伍連德精神?伍連德博士精神的核心是什麼?在弘揚伍連德業績與精神方面,哈醫大做出了哪些工作?今天,我們請來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教授,請他為我們詳細介紹。

  【訪談文字】

  主持人:首先,我代表廣大網友歡迎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教授做客東北網。楊校長,您好!最近,中新網發布消息,伍連德博士曾當選諾貝爾獎候選人,是中國歷史上『走近』諾貝爾獎第一人。但很多網友對他並不是特別了解,今天把您請來就是想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他。

  楊校長:中新網發布的消息是,伍連德博士曾當選諾貝爾獎1901年——1951年度(生理學或醫學)候選人,是獲得提名的科學家中僅有的一位中國人。

  1926年,伍連德博士利用濱江醫院的臨床設備和技術力量,創建了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哈爾濱醫科大學前身)。哈醫大人為有伍連德這樣的奠基者而感到自豪和驕傲,為對他取得的不朽業績感到由衷的敬佩,也為多年來哈醫大人堅持弘揚伍連德精神所作出的努力感到欣慰。

  主持人:哈醫大為什麼注重伍連德業績的發掘和他的精神的傳承。

  楊校長:伍連德博士是中國和世界近現代醫學的先驅,國際公認的公共衛生學奠基人,著名的預防醫學家、醫學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10年12月,肺鼠疫在我國東北大流行,伍連德博士受命於危難,力挽狂瀾,僅用4個月時間,組織撲滅了一場令國內外驚心動魄的肺鼠疫大流行,使人類免遭了一次浩劫。在中國醫學發展中,伍連德博士主持召開了中國首次國際性會議『萬國鼠疫大會』、推動收回了中國海港檢疫權、創建了中華醫學會、創辦了《中華醫學雜志》、創建了一系列醫療機構,這些重大建樹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

  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面臨著環境、病毒變異、健康面臨威脅的情況下,大力弘揚伍連德業績和精神,對於引起環境威脅的警惕構建安全的社會發展環境、促進公共衛生和醫學事業的發展;在人民群眾健康需求日益增強的情況下,對引導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端正服務宗旨、端正醫德醫風、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對於醫學院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強化人文和素質教育,培養伍連德式的醫學人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尤其是作為在伍連德創建的醫學專門學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哈醫大更要在傳承伍連德精神方面發揮帶頭作用,肩負起責任,一方面用伍連德精神指導辦學,走出自己的辦學特色,培養出高素質的醫學人纔。另一方面,就是要通過自己努力,向社會廣泛宣傳伍連德的業績和精神,使之發揚光大,更好的為現實社會服務。

  所以,幾十年來,哈爾濱醫科大學把弘揚伍連德精神作為創辦高水平醫學院校、培養高素質醫學人纔的追求目標,牢記為社會、為人民健康負責的宗旨。積極傳承伍連德博士『赤誠愛國,自強創業』的精神,秉承『木直中繩,博學載醫』校訓,走出了有自身特色的辦學之路,使哈醫大成為培養新型醫學人纔,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基地,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伍連德式的醫學人纔。

  主持人:在弘揚伍連德業績與精神方面,哈醫大做出了哪些工作。

  楊校長:近些年來,哈爾濱醫科大學在宣傳伍連德業績和精神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1、堅持開展有重大影響的紀念活動。1999年3月10日,舉行伍連德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2001年9月,校慶75周年之際籌建了伍連德紀念室,舉行伍連德塑像落成儀式,舉辦伍連德生平業績圖片展。先後舉辦了四屆伍連德精神及業績研討會,伍連德研究成為各屆專家學者研究的課題,不斷取得新的成果。2008年9月,學校將『伍連德生平業績研討會』擴展為『伍連德暨思想業績研討會』,使這項研究進入了更深、更廣泛層面。專家學者、領導從不同的角度,對伍連德業績及思想進行了深入研究。2007年8月,在深入研討的基礎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寶峰校長在《哈爾濱日報》發表了《傳承伍連德精神》的紀念文章,明確提出了要弘揚伍連德博士的四種精神,即『心系祖國、強烈的愛國精神,獻身醫學、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勇於創新、積極的科學探索精神,奮不顧身,忘我的獻身精神,推進了伍連德業績與精神的研究。

  2、充分利用媒體宣傳伍連德。近些年來,通過學校的努力,反映伍連業績和紀念活動的報道不時見諸於各類媒體。為探索伍連德博士的豐富人生,學校安排人員前往新加坡采訪伍連德博士的長女伍玉玲女士,尋訪伍連德在馬來西亞故地,撰寫發表了《聽伍玉玲女士講述伍連德的故事》的通訊文章,向社會展示出伍連德胸懷博大的生動形象。學校還與哈爾濱電視臺聯合攝制了反映伍連德博士業績的專題片,引起社會為哈爾濱有這樣歷史名人而感到自豪。學校協助新加坡亞洲新聞臺攝制了大型專題片《伍連德博士傳》,在新加坡一經播放就引起轟動。在中國舉行的首映式也吸引了國內更多的人士了解伍連德、關注伍連德。

  3、積極籌建伍連德紀念館。2004年3月,哈醫大研究決定在原哈爾濱市道外區保障街140號,原東北防疫管理處、鼠疫研究所舊址建立伍連德紀念館。對學校決定建立伍連德紀念館,96歲高齡的原衛生部長錢信忠撰文給予高度評價:『這是對伍連德博士永久紀念的最好形式,是我國和世界醫學界的一件大好事,體現了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廣泛的國際意義。我完全贊成,完全支持。』他還欣然題寫了《黑龍江伍連德紀念館》館名。建成後的伍連德紀念館,由於運用了大量史料和多種表現形式,使人們從伍連德戰勝鼠疫和一系列建樹中,看到了一位有膽有識、有血有肉,精神世界極為豐富的歷史人物。為更直接感受伍連德那大醫精誠、報效社會的人道主義精神,學校還將紀念館院內另一幢小樓建成伍連德紀念醫院,作為弘揚伍連德精神的窗口。伍連德紀念館先後被評為哈爾濱市百姓最喜愛的文博館之一,被黑龍江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被哈爾濱市申報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寶峰做客東北網(東北網記者段冶攝影)

  主持人:伍連德博士精神的核心是什麼,在用伍連德精神教育培養學生方面,學校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楊校長:伍連德博士能夠在人類面臨災難面前,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取決於他『赤誠愛國,自強創業』的精神。醫學教育不同於其他門類教育,它是與人的健康和生命緊密相聯的,培養的學生必須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素養。在黨和國家高度關注民生、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成為社會關注熱點、學校和學生關注就業、又面對市場經濟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學校突出『立德樹人』,引導學生以伍連德為榜樣,牢固樹立獻身醫學事業的崇高理想,做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人文精神、對人民健康與對社會負責的合格人纔。

  充分利用入學教育時機,深打做伍連德式醫學生的思想烙印,堅持引導學生以伍連德為榜樣的人生追求目標堅持開展優良傳統教育。為了引導學生立志做伍連德式的醫學人纔,學校在入學教育中舉辦伍連德業績報告會,組織參觀伍連德紀念館,了解伍連德的業績與精神,了解學校的發展歷史和光榮傳統。充分利用伍連德的業績和各種先進典型的事跡,引導學生大力弘揚伍連德博士『赤誠愛國,自強創業』精神,樹立愛國思想與社會責任感。

  堅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舉辦學術講座和『杏林講壇』、『博士論壇』等知名講座,開展醫學生成纔之路系列講座,由校內知名醫學專家,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從醫學學習理念、醫學學習方法和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等方面做成纔講座,為學生成纔指明了方向。開展向國家教學名師李璞、全國醫師獎獲得者郝克強學習的活動。

  積極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同情心與使命感。注重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深刻理解醫學事業的本質,深刻體會國家對體會社會對醫學的需求,特別是通過深入邊遠地區和病患群體,深刻感受人民群眾的疾苦與需求,增強人道主義和仁愛精神。結合大學生社會實踐『紅十字十百千萬工程』,先後在全省各地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60多個,與社區共同建立創業就業實踐基地10餘家。深入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全校共有5000餘名青年團員正式注冊為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會員。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榮譽稱號。他們活躍在醫療社會公益事業之中。『青春紅絲帶』防治艾滋病志願服務隊連年受到國際衛生組織全球基金的資助和支持。寧養院義工服務隊為晚期癌癥患者送去臨終關懷,得到社會各屆的廣泛贊譽。

  在關鍵時刻勇挑重擔,引導學生經受歷煉。特別是在關鍵時刻引導學生牢記社會責任,救死扶傷,經受鍛煉與考驗。在抗洪搶險、非典爆發、禽流感流行、抗震救災、飛機失事、交通肇事等危急關頭和關鍵時刻,學校都組織學生師生挺身而出、接受考驗。在汶川發生地震後,學校緊急動員,掀起了支援抗震救災的熱潮。派出18批次醫療隊和2支心理乾預救援隊,做出了貢獻,經受了鍛練。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親切接見和表揚。我校被評為全國醫藥衛生抗震救災先進集體。

  主持人:伍連德在他所創造的業績中,充分表現出卓越的纔乾。哈醫大在培養高素質醫學人纔方面,有哪些探索和成功經驗?

  楊校長:伍連德人生取得的輝煌成就,取決於他的科學探索精神和高超的醫學知識和駕馭能力。醫學教育既要繼承利用前人探索的醫學成果,又要攻克醫學領域許多未知的堡壘;疑難雜癥的有效治愈,面對病毒變異、環境變化等人類面臨的新挑戰新威脅,沒有高素質的醫學人纔難於應對。學校以培養伍連德式的醫學人纔為追求的目標,通過創辦高水平的醫科大學、創新機制、完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一是以高層次辦學水平提昇人纔質量。醫學教育的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醫學人纔的培養必須適應這一趨勢,取得國際認可。學校確定了創辦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醫科大學的辦學目標,在順利通過全國高等醫學教育七年制評估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之後,2006年我校作為國內首家醫學院校參加了全球醫學教育質量認證試點評估,36項辦學指標全部達到WFME(醫學教育全球標准)基本要求,其中25項指標達到高質量標准要求,人纔培養質量得到了國外專家肯定。

  二是以高標准招生保證人纔培養質量。面對高等教育普通擴招,面對辦學經費緊張的情況,學校本著為人民健康高度負責的精神,不降低入學的門檻、不降低培養人的標准。堅定『嚴把學生質量,辦高質量的一流醫科大學』的信念,抓住提高辦學質量不動搖,堅持培養高質量的醫學人纔宗旨,畢業生質量始終保持國內前列,先後培育了十多萬名醫學人纔,有的優秀醫學人纔成長為院士,有的晉昇為將軍、有的尊為醫學泰斗。各省市都有從哈醫大走出來的精兵良將。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和好評,為省內和國內醫療機構輸送了大批醫學人纔,平均一次就業率達91%以上。

  三是以鮮明的辦學特色承載人纔培養質量。學校積極推進教育教學創新,統籌『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協調發展,深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突出加強『三個基地』建設,國家理科基地建設推進基礎醫學教育,以臨床教學基地創新基地建設形成了一批國家、省和學校重點學科、重點專業、重點實驗室和精品課程。探索教育新途徑,不斷進行實驗課教學和專業設置改革。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科、藥理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外科學(普外)學科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2個學科被批准為省級重點學科。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臨床醫學、麻醉學、預防醫學、醫學影像學、藥學專業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預防醫學人纔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被確定為國家人纔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內科學、藥理學、社會醫學等8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四是以高素質師資隊伍支橕人纔培養質量。學校通過國家『長江學者計劃』、省特聘教授崗位,以及省政府每年舉辦的海外優秀人纔洽談會提供的機會和給予的政策,積極引進優秀人纔。『十五』以來,吸引和引進國外優秀人纔43人;從『海外兵團』中聘任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導師14人、兼職教授34人。學校形成了10000餘人教職工隊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獲南丁格爾獎1人,獲中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骨乾教師資助計劃』優秀骨乾教師和骨乾教師、國家百千萬人纔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吳階平醫學研究獎、保羅•楊森藥學研究獎、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和青年教師獎、全國留學歸國先進個人等國家及省的各種資助和獎勵近百餘人次。

  五是以高水平科學研究高新技術引導人纔培養質量。學校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部省級科研成果獎280餘項;承擔國家『973』項目、『863』項目、『十一五』科技支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90餘項,獲得老工業基地項目1項。我校發明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得到世界權威醫學雜志《自然.醫學》的肯定。我校承擔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橕計劃黑龍江省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應用師范研究重大項目。

 


 

 嘉賓介紹: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醫大校長楊寶峰

  楊寶峰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著名藥理學家,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主任,國家重點學科藥理學科帶頭人。

  楊寶峰教授先後赴日本、加拿大留學,現為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美國密蘇裡堪薩斯城大學、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日本醫科大學、日本滋賀醫科大學、俄羅斯彼爾姆大學等多家國際著名院校客座教授和榮譽博士。為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藥理學會副理事長,黑龍江省科協副主席。

  楊寶峰教授首次發現微小核?酸是藥物作用的新靶點和調控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分子,對新藥研發及疾病防治具有重大意義;發現微小核?酸可作為心肌梗死/猝死的生物標志物,對開發防治心源性猝死的新藥具有重大意義並申請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發現長期應用β受體阻斷劑等藥物降低患者死亡率的新機制;先後主持研究、評價了50餘種作用於心腦血管系統藥物,發現藥物作用的特性並提出離子通道作用靶點假說,以此理論研制大明膠囊、心律齊等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並在臨床應用中受到好評,創較大的經濟效益。作為國家藥監局新藥評審專家,多次參加國家新藥評審工作。  
 
  楊寶峰教授共發表SCI收錄論文100餘篇,被引用3000餘次。其研究成果2007年發表於Nature Medicine(自然醫學)和Cardiovascular Research(心血管研究)、Hypertension(高血壓)等國際著名雜志,獲得Nature, Cell, Science等國際著名雜志的贊揚,該研究被Nature Medicine評為『2007年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之一』。為衛生部規劃教材《藥理學》(第六版、第七版)主編,出版英文論著一部。

  楊寶峰教授為國家重大心髒疾病研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承擔國家1035重大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攻關課題16項。
2004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0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2003、2004年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08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2009年獲黑龍江省最高科學技術獎。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