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5日訊 『入園難、入園貴』已成為時下又一個社會關注且亟待破解的教育熱點問題。
在教育部門歷時半年完成的關於哈爾濱市學前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顯示:公辦園數量少、民辦園整體辦園條件較差、幼兒教育投入不足,已成為制約哈市學前教育發展的瓶頸。
而哈市在即將出臺的『十二五』教育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12年,城市要基本普及學前3年教育,並向0—3歲早期教育延伸』,這是我市首次明確地將『娃娃教育』納入全市教育發展總體戰略。
如何利用兩年多時間,使所有適齡幼兒都能享受到較為優質的幼教資源,成為我市教育部門需積極破解的問題。
【現狀一】
10年間公辦園數量銳減275所
托門子、找關系、整宿排隊報名……近幾年,幼兒園招生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愈演愈烈,家長對擇園的需求日益強烈,挑選一所好的幼兒園已成為繼擇校熱之後的又一大教育現象。
追根究底,『擇園熱』緣於哈市屈指可數的公辦園數量,而稀缺的公辦園資源又承載著社會對優質幼兒教育的強烈渴望。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市八區共有各級各類幼兒園850所,其中公辦園112所(含財政撥款幼兒園32所,企事業辦園80所),公辦園僅佔市區幼兒園總數的13.2%。民辦幼兒園738所,佔市區幼兒園總數的86.32%。公辦園在園幼兒17681人,佔入園幼兒總數的26%;民辦園在園幼兒50726人,佔入園幼兒總數的74%。
與10年前相比,在幼兒園總數基本持平的情況下,1990年城區公辦園有387所,佔市區幼兒園總數的44.5%;民辦園為482所,佔總數的55.6%。10年間,哈市公辦園數量銳減275所,所佔比重下降18.5%。公辦園的示范和主導作用逐年削弱,制約了幼兒教育的健康發展。
【現狀二】
企辦園等幼教『主力軍』萎縮解散
作為公辦園的重要組成部分,10年前,大中型企辦幼兒園曾是我市幼兒教育的『主力軍』。無論從規模到設備、從師資到管理,這些幼兒園當時都是比較先進的。1990年,我市有企辦園445所,在園幼兒人數達到3—4萬人。
但隨著近些年企業改制,眾多企辦園被推向市場,自負盈虧。由於缺少政策扶持,他們中的大多數入不敷出,難以為繼,導致辦園規模不斷萎縮或倒閉,到2000年只有115所,而至2009年企辦幼兒園僅剩下23所,且辦園規模、設施設備、師資水平都在不斷下降。
與此同時,省外貿廳、林業大學、省衛生廳、省委黨校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辦幼兒園相繼解散,市商職幼兒園倒閉。2007年市政府接收的哈鐵移交的四所較大規模幼兒園也被改作他用。
【現狀三】
半數民辦園條件差,『黑園』屢禁不止
據統計,我市如要滿足所有3—5歲兒童入園,目前學前教育學位缺口約8萬人。其中,城市3.7萬人,農村4.3萬人。由於公辦園數量的逐年減少,強大的社會需求使得數量眾多的民辦園應運而生。
來自教育部門的信息顯示,現在我市市區有民辦幼兒園738所,在園幼兒近2萬人。其中取得辦園許可證的349所,有389所因食堂面積不達標(不夠30平方米)未取得辦園登記注冊證。此外,全市還存在著大量民辦家居式『黑園』,約近300所,在園幼兒6000人左右。這些幼兒園未經審批,辦園條件極差,教師沒有資質,安全狀況令人擔懮。但由於收費低,能滿足城市低收入和外來打工人員子女入園需求而得以生存下來。此外,隨著農村中小學網點布局調整,大多數村幼兒園或學前班隨之消失,農村規范的民辦幼兒園數量很少,一些農村幼兒在『黑園』入園,教育質量難以保證。
【建議】
新建小區應配建各類幼兒園
『今後一個時期,我市要將教育的重心下移,大力推動學前教育的普及。』市教育局有關人士表示,預計到後年,我市城區將基本普及學前3年教育,並向0—3歲早期教育延伸。到2015年,農村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
教育部門建議,今後要將幼兒園建設納入全市城市基礎建設規劃,借鑒上海、北京、青島等城市經驗,要求開發商在新建小區時,必須配建與新建區人口相適應的配套幼兒園,並交由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產權歸國家所有,創辦公辦幼兒園,或由教育行政部門委托給有經驗的民辦園開辦幼兒園。
據了解,與中小學教育財政投入相比,目前我市幼教投入明顯不足。2009年哈市財政幼教專項經費是100萬元,與上海每年4億元、溫州市每年500萬元及沈陽市每年1500萬元的投入相比,相距甚遠。教育部門表示,今後我市要加大幼教投入,並抓住中小學校網點調整的契機,把閑置的校捨、調整出的師資和編制,優先用於開辦公辦幼兒園,積極鼓勵、大力扶持和規范民辦幼兒園的發展。城區要將公辦幼兒園納入學校布局規劃,逐步擴大公辦幼兒園比例。公辦幼兒園要在繼續辦好托班試點的基礎上,向社區開放辦0—3歲親子園。采取多種方式,建設公辦嬰幼兒早期教育基地,發揮公辦早教機構的示范作用,滿足0—6歲兒童教育的多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