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8日訊 近年來,隨著高層建築的增多,電梯安全成為一個新的熱門話題。記者從哈爾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了解到,哈爾濱市目前在用電梯1.2萬餘部,其中,30年以上的電梯有近100臺,20年以上的近600臺,10年以上的近3000臺。很多老電梯由於使用年限較長、維保資金不到位、產品型號老舊等原因,運行中故障頻發,致使電梯驚魂時有發生,安全隱患一觸即發。
目前,亟待更新的老電梯,卻面臨著無人『埋單』的尷尬境地。
調查:帶病電梯嚇壞居民
近日,記者對哈爾濱市一些高層電梯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
17日,記者來到道外區濱海大廈2號樓,這裡的2部電梯只有一部在運行。收發室的徐大爺告訴記者,該大廈的電梯已經使用10多年了,三個單元樓共有6部電梯,目前每個單元樓僅各有一部電梯在用,而且是由業主代表收費並進行管理維護。記者看到一張貼在收發室窗玻璃上的通知,內容是通知業戶交納今年10月和11月的電梯費,每戶每月50元錢。在2單元靠右側的電梯轎廂裡,既沒有張貼安全檢測合格證書,也沒有安裝應急電話。對於兩部電梯為何只開一部的詢問,收發室內兩名男子稱是為了節省費用,另一部只在早晚高峰期間開。住戶們講,由於電梯老舊,突然停運、電梯門打不開是常事。
在大新街濱海大廈1號樓,記者看到了更加老舊的電梯。按鈕標志脫落,看不到安全檢驗標志,電梯轎廂破損嚴重。記者隨意按下第11層,電梯運行速度極快,不斷發出嗡嗡聲響。上至第11層後,記者出電梯轉了一圈,欲再進入電梯時,發現該層按鍵已經脫落,在電梯內強行按下關門鍵,電梯突然莫名其妙地快速下降至一層,記者不禁驚出一身冷汗。電梯中的求救電話已壞,被困在電梯之中,將面臨無法求救的危險。而在1樓等電梯的李先生說,像這樣的情況平時總是發生。不少居民害怕電梯出事,紛紛搬往他處居住。
記者在哈爾濱市道裡區田地街116號中財公寓看到,2部電梯都在正常運轉,但記者進入電梯內,卻發現所有按鍵都『不好使』,同在電梯內的張先生說,這裡的居民乘電梯都用刷IC卡,這兩部電梯經常出現滑落、困人現象。2008年11月10日19時30分許,一部電梯突然失靈,裡面的人被困近50分鍾。該電梯被封停後,另一部電梯限人數運行,等一趟乘電梯常常要20多分鍾,給居民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記者現場看到,兩部電梯轎廂內均沒有質監部門的『安全檢驗合格證』。兩部電梯的上方,『安全檢驗』的紙貼卷在一起,已經看不清安檢時間。中財公寓一樓吧臺前一姓吳的保安人員稱,這裡的電梯已經運行10多年了,常常『卡』在一個位置動不了,經多次修理,仍然毛病不斷。
采訪中,居住在哈爾濱市道裡區巡船胡同附近一小區的呂先生告訴記者,一次他乘電梯回家時,電梯在上昇時突然從6樓落到5樓,隨後又直接上昇到頂層,嚇得他從電梯裡出來後走了9層樓梯回家。呂先生說,他幾個朋友所在小區的電梯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現狀:新老電梯均有隱患
據哈爾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副處長張曉輝介紹,哈爾濱市目前在用電梯1.2萬餘臺,主要集中在市區內的商服、賓館、機關、醫院、寫字樓和高層住宅。其中,1980年以前的電梯有近100臺,1980年至1990年近500臺,1990年至2000年近2400臺,2000年至今8000餘臺。近三年,由於高層建築的迅速增加,哈爾濱市電梯數量以平均每年1500餘部的速度增長。
張曉輝介紹了目前哈爾濱市電梯出現故障較多的原因:一是老電梯(10年以前)多為斷電器控制,觸點多,程序簡單,各種安全保護功能相對不完善,易出現錯層、亂層故障;二是開發商在安裝電梯時,未能從客流實際需要設計,導致電梯使用頻率過高,致使曳引機輪過度磨損引起曳引條件發生變化,曳引能力下降,極易發生衝頂、墩底故障;三是制動器年久失修,反應不靈,導致溜車事故;四是報警裝置失效,出現故障時不能及時與外界聯系求救;五是部分層門缺少三角鑰匙鎖,自動層門沒有強迫關門裝置;六是電線、電纜等部件老化,不能及時更新改造,易導致突然停車。
電梯在使用管理中也存在很多問題。一是電梯使用單位不按國家規定及時申請報檢,出現安全隱患不能及時發現;二是電梯使用單位自行維修保養或不進行維修保養,不能按國家規定僱用擁有國家頒發的資質證書的電梯公司承擔維修保養工作,不能保證維修質量;三是部分電梯用戶在使用電梯時亂碰亂動,裝修磚瓦砂石等笨重家具等都用電梯運送,導致轎廂內的一些裝置受到破壞。等電梯時有人習慣上下按鈕都按,以為這樣電梯來得快,而這樣的方式卻造成電梯空跑,零件折舊速度加快。
困境:電梯更新費無人承擔
據了解,電梯的安全壽命通常為15年。
哈爾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陳立輝介紹,自2006年以來,哈爾濱市電梯傷亡事故不足10起。近兩年,電梯在使用過程中還未發生傷亡事故。
然而,目前迫切需要更換的一些老電梯,更換費用由誰出、怎麼出?哈爾濱市尚缺乏統一的標准。
陳立輝舉例說,按照電梯壽命20年、商品房使用壽命70年計算,一幢住宅樓『一生』要使用二代電梯,每部電梯20萬元,一幢樓2部電梯,更換費用就需80萬元。而每部電梯在報廢前,平均的大修費用也超過5萬元。也就是說,業主入住後,電梯的大修、更換總共要用掉90萬元。這筆巨款從何而來,成了難題。
目前,哈爾濱市沒有明文規定,該筆費用應該由誰承擔。
建議:設立電梯更新基金
無論是老高層還是新高層,電梯更新將是所有高層住戶必須面對的問題。據悉,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已陸續出臺措施,由政府出面協調解決老舊民宅超齡電梯安全隱患問題。為此,哈爾濱市政協委員張麗娟建議,哈爾濱市應制定電梯的相關規定並在電梯報廢期限內未雨綢繆,提前籌備好電梯專項基金,避免因為資金問題影響居民正常生活。
張麗娟委員指出,一些開發商只考慮成本,不考慮電梯質量,不同質量的電梯運行狀況和故障率自然不同;而一些電梯使用單位不能嚴格管理和使用設備,沒有專兼職電梯管理人員及24小時不間斷通話設備,沒有把電梯安全進行重點監控,沒有建立緊急搶險預案等,這些都是目前哈爾濱市電梯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張麗娟委員建議,哈爾濱市應盡快出臺地方性法規,規范各行業管理,消除住宅電梯的安全隱患;抬高立項審核門檻;設立電梯更新改造基金;完善住宅小區的管理機制;出臺電梯維修保養的收費標准等,以保障市民的乘梯安全。
北京:到年限必須換梯
北京市在《住宅電梯使用年限規定》中明確,建築物單部電梯使用時間達到15年、多部電梯使用時間達到18年,主機和其它主要配套件磨損嚴重、設備已經過三次以上大修,再次維修工程的投資費用超過設備折舊殘值的,必須更換新梯。已達到報廢年限而暫不更新的電梯,電梯檢測周期從一年一次縮短為每六個月一次。
南京:換梯開發商掏錢
為了讓住戶安心,南京市近日提出,將電梯的大修、更新改造費用,從原來的維修基金中單獨列出,同時規定不再由業主交納,改由相關的開發企業提前『埋單』:按照建築的具體樓層不同,電梯被分成四個級別,每部費用從20萬元至60萬元不等。電梯『養老金』改為開發商繳後,將被統一繳到一個專門設立的銀行賬戶,以便專項專用。對於已繳過物業維修基金的老房子,仍按舊辦法執行。至於房改房,相關部門則爭取產權單位承擔部分費用,以減輕業主個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