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0日訊 『中國香米出五常』,為防止五常大米的品質特征和聲譽受到假冒偽劣產品的侵害,五常市政府與哈市質監局聯合推行五常大米『數碼防偽』技術,並將五常大米防偽系統植入質監局網站,方便消費者和各地監管部門查詢大米產品真偽。這是記者從昨天召開的黑龍江省制米行業質量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據介紹,五常市現有耕地面積382萬畝,其中水田180萬畝,稻花香種植面積達143萬畝。全市全年產優質水稻13億公斤,成品大米8.45億公斤,共有獲證大米生產加工企業187家。五常大米先後獲得哈市名牌產品10餘項;省名牌5項;2004年獲得中國名牌,2007年重新命名為中國名牌;獲得國家免檢產品1項、省免檢產品2項。
為保證大米質量,五常市政府嚴格監管原料采購、儲存、生產加工、運輸、出廠檢驗等環節,並對187家獲證大米生產企業健全質量檔案,確保出廠大米質量。今年7月以來,五常市還對大米生產企業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自查,同時落實監管責任包企制,並與所有大米生產加工企業簽訂《大米食品企業質量安全承諾書》。
為防止假冒偽劣產品對五常大米造成影響,五常市政府加強了對品牌的保護工作。據了解,2003年五常市政府向國家質檢總局提出申請,對五常大米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並獲得批准,2008年變更為地理標志產品。五常市政府要求,全市米業使用地理標志五常大米標志必須申請,其大米產品所有原料水稻必須是產自五常,否則按假冒地理標志五常大米論處。同時五常市政府還與哈市質監局聯合推行『數碼防偽』措施,提高五常大米防偽能力,並將五常大米防偽系統植入質監局網站,供消費者和各地監管部門查詢及反饋信息。
此外,五常市正積極推進省級大米檢驗中心建設工作,目前,中心已進入工程驗收和設備安全調試階段。據介紹,中心投入使用後,可對稻米生產進行全程監測,控制農藥和化肥使用量,從而保證大米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