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2日訊 近期,食用油漲價的現象備受市民關注。我國進口大豆均價自7月起連漲三個月,致使食用油的價格全面上調。哈市食用油市場價格如何?省內油企如何應對?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走訪。
搶購搶到食用油紛紛斷貨
記者昨日走訪哈市多家超市,隨處可見市民搶購食用油現象。在一超市食用油貨櫃前,一位老年人賣力地搬下一桶5昇裝的大豆油,覺得不夠,又回身搬了一桶5昇裝的花生油。聽售貨員說,有一種大豆油要從68元漲到近80元,老人趕緊又拎了一桶。幫忙推車的兒子傻眼了:『這是贈的嗎?』
在記者走訪的大部分超市中,食用油的價格還是比較穩定的。只有個別超市,金龍魚調和油5昇裝漲了0.6元/桶,大豆油5昇裝從50.5元/桶漲到了52元/桶,且售貨員表示『還會接著漲』。
雖然價格不同,但部分品種大豆油已斷貨的局面卻是一樣的,售貨員也不約而同『提示』消費者『漲價信息』。售貨員表示:『貨品供應很充足,但18日、19日市民的搶購還是造成了斷貨。』
20日,為平抑食用油價格的大幅上漲,國家糧油交易中心拋售30萬噸國家臨時存儲食用油,並明確要求拍賣企業所購買的食用植物油盡快投放市場,以增加市場供應量。記者在國家糧油交易中心網站上看到,截至20日下午,拍賣幾乎全部成交。
定價權喪失致油價上漲
『金龍魚』充當了此次漲價的『排頭兵』。據報道稱,金龍魚母公司益海嘉裡糧油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原料價格持續上漲達27%,導致成本價格嚴重倒掛。如小包裝油按照7250元/噸的價格定的零售價,目前每噸虧損2000元。所以其旗下各類產品都會有4%-10%不等的價格調整。
此次食用油漲價之所以引起強烈反響,主要也是由於在國產新大豆上市並實現豐產的情況下,大豆油價格反季節上漲。
今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下降了3%左右,但產量預計比去年增加一成。與此同時,據海關統計,前9個月中國大豆進口4016萬噸,增長24.1%。
國內大豆產量不足市場供應量的10%。相比之下,國產大豆增產對原材料的供應情況基本不產生影響。對於這種『反常』的漲價,業內人士認為,表面看來,是因為進口大豆價格上漲、游資對通脹預期的炒作和10月10日的美盤暴漲。真正原因仍是國產大豆『定價權』的喪失。
當進口大豆掌握著食用油供應的『生殺大權』時,即便國家拋售30萬噸國家臨時存儲食用油來平抑油價,其象征意義也明顯多過實際效應。
省內油企『隨行就市』
一旦油價整體上漲,黑龍江省油企能否撈到『一桶金』呢?據了解,9月下旬,隨著新大豆上市,黑龍江省油企開工情況有所好轉。不過,隨著開工企業增多,以及進口大豆價格上漲傳導至國內後,國產大豆的收購成本也有所增加。
成本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如果漲價成為普遍事實,我們肯定要跟漲』,龍江福集團總經理宋勝斌表示。在不掌握定價權的情況下,『隨行就市』是省內油企的態度。
記者在走訪時還發現,在『金龍魚』率先調價的同時,其旗下新品適時上市。在道裡區愛建社區一家超市裡,買金龍魚調和油可獲贈一袋金龍魚小包裝面粉;在友誼路上一家超市內,金龍魚『深海魚油』調和油大批上架,並實行促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