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松花江內魚種群逐漸恢復 五年『休養生息』效果初現
2010-10-24 13:55:5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高宏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4日訊 近期,《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2010年)》(以下稱《規劃》)已進入到決戰一年的最後階段,隨著我省116個《規劃》項目的陸續完工,松花江達到了水污染物總量削減、水質改善的目標,今年的松花江終於在五年的『休養生息』後擺脫中度污染陰影,再現水清魚美的秀美景色。

  近日,記者在松花江邊看到,剛剛滿載而歸的漁民張宏,他邊對魚進行分類邊對記者說,他有十多年在松花江捕魚的經歷,春秋兩季是漁民收獲的季節,魚類秋季時在水中紮堆游,今年他最多一網打過二百多斤的魚,很多大魚都在10斤以上。他感覺這兩年的松花江水一年比一年清澈了,打上來的魚也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肥了,而且再沒有柴油或農藥等怪味,前幾年撒出去的網收回來時往往掛上一層黑乎乎粘乎乎的東西,並有一股很難聞的腥臭味,現在幾乎沒有任何異味。

  據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資源研究室主任劉偉介紹,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松花江內魚的種群數量一直在減少,曾一度達到無魚的狀態。直到近幾年松花江生態治理效果顯現、生態環境轉好,江內生物鏈得到了恢復,魚類的食物江蟲和江蝦也多起來,它們數量的增加也是松花江水質轉好的最好證明。近幾年,我省相關部門每年都在松花江流域進行增殖放流活動,按科學比例向江內投放鯉、鰱、草魚等魚苗,不僅可增加魚類種群數量,投放的花白鰱等魚類還能發揮淨化松花江水的作用。每年在魚類繁殖期設近兩個月的禁漁期,更為松花江魚類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空間。現魚類也恢復到了五六十種。這兩年除了常能看到一些鯉魚、鯽魚等經濟型魚類外,也能看到一些個頭較小的鱘魚、烏蘇裡擬鱨、翹嘴?等一些珍貴魚種。其中,鯽魚數量恢復最快,鯰魚、泥鰍等小魚種魚類數量有所增加。

  根據省環保部門最新水質監測報告資料顯示,《規劃》實施以來,流域內水質達標率逐年上昇,主要污染指標高錳酸鹽指數濃度明顯下降,劣五類水體減少,一至三類水體增加,松花江乾流溶解氧含量持續提高。2009年同2006年相比,松花江同江斷面出境水質達標率提高16個百分點,冬季溶解氧充裕為魚類越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局部江段可以滿足珍貴魚類繁衍。

  省環境保護廳污染防治處副處長林維森介紹,松花江沿江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農村生活退水是構成松花江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也是環保部門治理松花江的重點。近年來,雖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還依然存在很大的環境風險,流域內的中小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農業面源污染比較嚴重,今後還要面臨著城市發展和調整發展結構的雙重壓力。我省將繼續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完善城市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建設、加強流域內農村面源綜合治理,並配以監測預警和執法監督體系纔能使松花江水質得到徹底改善。

  在『十二五』規劃期間,我省將落實『讓松花江休養生息』政策,控制石油、煤炭、化工、造紙、食品等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量。並實施飲用水水源地達標、優先控制單元綜合整治、工業污染綜合防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業面源防治示范、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六大重點任務及消滅劣五類控制斷面水質。按照長遠規劃,到『十三五』結束時,松花江全流域的環境質量將基本恢復到上世紀三四十年前水平,再現松花江『一江清水』的生態原貌。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