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0月25日訊 今年,由於吉林、四川、甘肅等國內馬鈴薯主產地大面積受災,齊齊哈爾市馬鈴薯大量南下外運,造成馬鈴薯價格大幅度攀昇,產地收購價比去年翻了一番多。馬鈴薯漲價了,農民增收了,以馬鈴薯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卻遇到不小的麻煩。
在素有『中國馬鈴薯之鄉』美譽的訥河市,訥南鎮魯民村是最大的粉條生產專業村,年加工馬鈴薯近5000噸。記者在這裡看到,原本這個季節十分熱鬧的粉條、涼粉加工場面現在卻變得冷冷清清,看不到往常忙碌的人群。這裡的近200家粉坊絕大部分沒有開工生產。
魯民馬鈴薯粉條專業合作社,這家整合村裡100多家粉坊組建起來的專業合作社現在也沒有生產。合作社負責人指著堆放在門口剛拉回來的40噸濕淀粉告訴記者,今年馬鈴薯價格太高,只能用淀粉來加工粉條,可是淀粉的價格也是一天天看漲。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一等乾淀粉的價格已經漲到12000元左右一噸,他們用的普通脫水淀粉也漲到每噸4800—5000元左右,生產出來的粉條賣10元錢一公斤,刨去成本已經沒有多少利潤可賺,『如果淀粉的價格再漲下去,我們就更難了。』在魯民村,唯一還用馬鈴薯做原料的只剩下農民龐作昌的粉坊。記者去時,龐作昌正指揮工人們把新漏出的粉條拉出來上架晾曬。龐作昌說,早些時候他收購了54萬公斤馬鈴薯,平均每公斤0.7元,現在最後一點馬鈴薯在前一天剛磨完,再過兩天也就收工了。記者問今年是否還繼續生產,『不行了,馬鈴薯的價格太高,再乾就不掙錢了』,龐作昌說。
中小規模廠家如此,規模較大的馬鈴薯加工企業情況如何?訥河市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訥河市有馬鈴薯加工企業1447家,大型加工企業有2家,民營粉坊佔了1279家。港進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訥河最大的馬鈴薯加工企業,年產量2000多噸。近兩年他們都是直接使用淀粉作為原料生產,隨著淀粉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也在增加,勢必影響到企業效益,他們也在觀望。另一家專門生產馬鈴薯淀粉的大型企業——碧雪淀粉有限公司,也因今年原料薯價格過高以及馬鈴薯大量流向消費市場導致貨源不足而停產。記者了解到,去年訥河原料薯的市場平均價格是每公斤0.5元左右,粉條價格在每公斤7元左右。盡管目前粉條的價格已經漲到每公斤10元,但如果原料薯價格超過每公斤0.8元,利潤空間將大幅度壓縮,甚至無利可賺。而目前原料薯的市場價已經漲到每公斤0.84元,這讓大多數業者望而卻步,一些生產者等待觀望,另一些民營粉坊則抱著乾一年養三年的心理乾脆停產,希望明年馬鈴薯價低時再把今年的損失撈回來。
馬鈴薯市場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到馬鈴薯相關產業的穩定發展。馬鈴薯產業是我市優勢產業之一,據測算,發展馬鈴薯產業可為全市農民增加收入約4億左右,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是富民強縣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市去年馬鈴薯產量約在300萬噸,產品加工能力為137萬噸,實際加工轉換率只達到34%左右,產品主要是淀粉、粉條、粉絲等初級產品。所以,整合原料資源和品牌資源,壯大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強馬鈴薯產業的抗風險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面對紛繁復雜的市場變化,合理調整明年的馬鈴薯種植結構也至關重要。按照『蛛網理論』,一種作物本季產量決定本季價格,本季價格又會決定下季的產量,對於明年可能出現的馬鈴薯大面積種植現象,如何根據市場需求引導農民合理調整種植結構,避免『薯賤傷農』現象發生應引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