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大學構建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新格局
2010-10-29 14:30:47 來源:東北網  作者:樊友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9日訊 創先爭優是黨團組織永恆的主題和價值追求。加強黨建帶團建、黨團基層共建創先爭優是新時期鞏固和拓展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的重要舉措。齊齊哈爾大學黨委緊密結合實際,圍繞抓共建、創先進,學典型、爭優秀這一主題,堅持黨建帶團建,黨團共建創先爭優,形成了圍繞黨建抓團建、搞好團建促黨建、黨建團建共發展』的嶄新工作格局。

  圍繞主題,實施黨建帶團建、黨團共建創先爭優工程。

  學校緊緊圍繞抓共建、創先進,學典型、爭優秀這一主題,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通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使基層團組織成為理論學習型、科技創新型、實踐服務型、文明互助型、文體活力型團組織,使共青團乾部成為堅定信念、刻苦學習、爭創佳績、服務師生、弘揚新風的楷模,使優秀共青團員成為堅定信念、勤奮學習、實踐創新、文明進取、自立自強的表率依托龍頭,構築思想教育主陣地,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素養。

  學校黨委依托『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這一龍頭,努力打造大學生政治理論學習陣地,校黨委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頭腦。

  學校獨立設置馬克思主義學院,並加大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投入力度,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組織保證。

  學校開辦『求索』講堂,定期舉辦講座,邀請知名學者為學生分析國際國內形勢,介紹政治理論發展的最新前沿和趨勢,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成立校院兩級學生鄧小平理論研究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會,建設團員青年政治理論學習研究陣地。通過舉辦報告會、研討會、讀書會,開展社會實踐、文明共建等形式,深化鄧小平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研究和實踐活動;創建出版了一本學習刊物、建設一個學習網站、開展一項理論學習工程、打造一臺精品話劇工作模式,不斷將青年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活動引向深入。

  堅持黨校團校教育聯動,培訓大學生骨乾培養陣地。通過黨校、團校開展大學生骨乾培訓,有力地促進了學生乾部隊伍建設和團組織自身建設。

  近年來,學校先後榮獲全省『青年學生學習鄧小平理論先進集體標兵』、『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工作優秀社團』等稱號,並在全省作了經驗交流,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受到中央巡視組高度評價;活化載體,創新學生素質培養機制,突出教育的主旋律。

  學校依托開展集中主題教育、專題教育等活動載體,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近年來,分別以『踐行三個代表,勇擔民族復興重擔』、『我與祖國共奮進』、『傳承五四薪火,建功和諧齊大』、『科學發展,青春建功』為主題開展常態化主題教育活動,既體現了時代主旋律,又符合校情和學生實際,成為提昇青年學生自身素養的重要途徑。

  大力開展專題化主題教育活動,提昇大學生的文明素養和道德水平。近年來,在學校爭創國家級文明單位、創建省級『十佳和諧校園』及建設高水平大學工作中,圍繞黨委開展的『當先鋒、做貢獻』、『做表率、促發展』主題教育活動,先後以『明德•正行•勵志•成纔』文明修身工程、『知榮、明恥、成人成纔』、『樹文明新風、創文明寢室、建文明校園』、『三型校園建設我先行』、『青春與時代同行』等為專題,從文明素養、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等多個視角,開展了多項專題化主題教育活動。

  借助網絡思想教育平臺,搶佔思想輿論陣地制高點。近年來,建設了一批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於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開闢『網上祭英烈、共鑄民族魂』、『綠色文明網上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諧校園建設』等主題活動專欄,為學生搭建了學習、交流、解惑的網絡平臺,營造了積極健康的『綠色網絡』氛圍。學校與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共建的《思政評論頻道》欄目、《輔導員之家》欄目在全國高校百佳網站網絡評選中分別榮獲『傑出貢獻獎』、『十佳思政類網站』光榮稱號。

  把握導向,發揮典型示范教育功能,推動創先爭優深入開展

  學校黨委堅持『創先爭優』制度化、特色化,緊緊把握典型示范教育這一導向,在示范教育典型引路上堅持黨建帶團建,大力開展創優、推優、選優工作,激勵團員青年銳意進取。

  通過『創優』樹榜樣。學校黨委緊緊圍繞人纔培養目標的要求,建立了一整套的學生先優評選的工作制度,積極教育、激勵、引導青年『爭先創優』、全面成纔,樹立青年學生學習的榜樣。近年來,湧現出市級五四紅旗團支部、先進班集體100餘個,市五四紅旗團委10個,市以上先進典型3000餘人。

  通過『推優』保質量。校黨委把發展優秀大學生入黨作為戰略任務來抓。在『推優』工作中,堅持自下而上、集體決定、黨團銜接的原則,通過制定《推薦優秀團員做黨的發展對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意見》及其實施辦法,規范『推優』工作要求,為做好發展大學生黨員工作提供保障。每年都有千餘名優秀團員青年經過團組織推薦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全校青年學生學習的表率。

  通過『選優』促成纔。校黨委按照群眾性、時代性、示范性導向,把『爭先創優』工作與青年工作實踐相結合,積極開展優秀大學生推選工作。一是建立大學生『學習•實踐•成纔』報告會制度。每年選擇一批學生黨員、乾部、品學兼優的學生組建報告團在全校巡回演講,用身邊事、身邊人教育引導學生勤奮上進。二是開展『校園十傑青年』推選活動。發揮典型教育的育人功能,激勵廣大青年學生自立自強、敢為人先、勇於實踐、奮發成纔。三是深入實施青年志願者選派工作。以紮根西藏、奉獻雪域高原的張連國同學為代表,上千名熱血青年服務西部、報效邊疆、投身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成為全校青年學生學習的楷模。

  注重成纔,搭建社會實踐平臺,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學校黨委堅持創新、實踐、成纔這一目標,把推動優秀科技創新人纔的培養,作為增強黨的生機與活力及提高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重要任務。通過在人纔培養上堅持黨建帶團建,促進團員青年創新、創造、創業能力的提高。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新保障機制,為科技創新工作提供制度支橕。校黨委從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強化科技創新管理、提昇科技創新水平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健全完善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運行管理和激勵機制,激勵師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活動。一是制定了《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管理辦法》,出臺了《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項目化管理實施細則》。二是建立『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開闢大學生就業創業新渠道。三是建立科技創新實踐導師制,按照學校黨委『雙優培養』工程、『樹形象、創一流業績』和『當先鋒、做貢獻』主題教育活動提出的爭當教學能手、科研骨乾、育人模范、學習標兵和服務表率要求,主動帶領學生進駐實驗室、開展課題立項、從事科學研究,指引團員青年攀登科技高峰,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學校青年工作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也為學校培養高素質創新人纔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為強化學生科技創新意識拓展空間。校黨委把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作為科技創新的演兵場。大學生學術科技節作為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載體,我校已連續成功舉辦了12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生通過參加學術科技講座、『科技之星』創新能力競賽、課外優秀科技成果展、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競賽、科技論壇等豐富多彩的學術科技活動,了解科技前沿動態,改進知識層次,樹立創新意識,實現了由青年學生向科學愛好者、科技工作者的嬗變,走上了自主創新之路。

  推進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為提高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開拓道路。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上,校黨委積極推進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通過實踐檢驗課堂學習成果、磨礪鍛煉隊伍、提高動手能力,實現科技創新人纔培養的目標。一是通過開展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競賽等途徑,將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專業技能應用、社會熱點透視、自主創業擇業緊密結合,拉近學校與社會的距離,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二是積極遴選學生科技創新骨乾,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在全部的十一屆『挑戰杯』競賽中,我校共榮獲一、二、三等獎各個層次的獎項共30餘項,並三次榮獲全國優秀組織獎。科技創新實踐培養了學生嚴謹態度、求實作風和成纔能力,成為我校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品牌工程。

  通過黨建帶團建,黨團共建創先爭優活動,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共青團自身建設、團乾部的崗位意識、服務意識和團員青年的整體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昇,努力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為高水平大學建設做貢獻已成為黨員團員的自覺行動。學校先後獲得了黑龍江省『花園式學校』、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全省『十佳和諧校園』、『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是黑龍江省重點建設高校。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