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31日訊 近日接連發生的旅游意外事故,讓很多人對外出旅游慎之又慎。除了事前慎重挑選正規旅行社,全面制定出游計劃,緊密關注目的地天氣狀況等,全面考慮出行風險,合理選擇保險也成為市民安排旅行計劃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保障意識增強:意外險種備受青睞
伊春『8·24』空難讓人們『旅游遇險』的後遺癥尚未恢復,前往臺灣的游客又遭遇今年全球最強臺風『鯰魚』,多起驚心動魄的驚險經歷提醒許多有出游計劃的市民,出游前買保險。據了解,受此影響,我市多家保險公司交通意外險的諮詢和銷量明顯增多。
據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副總經理肖明剛介紹,伊春『8·24』空難之後,該公司的保險熱線電話和營銷人員接待關於交通意外險的諮詢一直居高不下,諮詢內容多集中在品種選擇、購買方式以及理賠速度等方面,與交通工具意外有關的產品銷量也有明顯增加。特別是8月下旬以來,雖然出游人數明顯下降,但意外險的投保率卻上昇了10%,其中航空意外險上昇了14%,比例創歷史新高;近日,繼『鯰魚』臺風之後,境外旅游意外險也呈上昇趨勢。
肖明剛說,除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一些基本保險外,成年人應該買一個簡易保險卡,投保一般意外傷害險,或專門投保交通工具意外保險。每年只需投入幾十元或幾百元,一旦出現意外,就有可能獲得8萬—40萬元的保險賠償。如果想保障再高一些,可以投保終身壽險,再附加上意外傷害和意外醫療險。對於特殊行業的人群,有必要到保險公司為自己量身定做保險。以這次伊春空難為例,如果遇難者平時投保了終身壽險和附加了意外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又在機場投保了航空意外保險,那麼單筆最大保險賠額達460萬元。
記者從哈爾濱市報達國際旅行社了解到,以前不願意購買航空意外險的乘客現在會主動購買,90%的人會堅持購買航空意外險。其中,中老年人的保險意識和保險觀念最強,青年人購買航空意外險比重較空難前也有所提高。
幾十元買放心:投保體現生活態度
在眾多旅游方式中,參團游較省事,是大家比較喜歡的方式。根據國家旅游局的規定,正規旅行社必須投保旅行社責任險,游客一旦參加旅行社組織的旅游活動,就可享有該項保險的權益。但是旅行社責任險是旅行社為了規避自身風險而向保險公司購買的險種,承保的只是因旅行社自身過失對游客造成的損失。因此,對於游客自身的意外事故,只能通過旅游意外傷害險來加以規避。實際上,我國旅游意外險的投保比率偏低,全國通過旅行社出行的游客中,只有10%—20%的游客購買了旅游意外險,而歐美國家購買單次和全年旅游意外險的比例達到80%—90%,自助游的游客更是很少主動購買旅游意外險。
肖明剛說,在今年旅游黃金周高峰之後的短時間內,旅游意外險的投保率也呈上昇趨勢,出現如此明顯的變化,最主要的原因是近期發生的菲律賓劫持游客、伊春空難、『鯰魚』臺風等事件。旅游意外事故影響到旅游者的觀念,把一向不被重視的旅游意外險推到前臺。其實,旅游意外險費用很便宜,只要花費幾十、上百元就可以為自己的出游買個『放心』。
據介紹,無論是長線游還是短線游,自駕游或隨團游,安全保障都應該放在首位。為自己購買一份承保范圍廣、性價比高的保險計劃,買的不僅僅是心理安慰,更多地體現了投保人珍惜生命、關愛家人的風險意識和生活態度。
投保看清條款:買了並非全部保障
保險專家提醒,多數人在投保分紅險、萬能險時都會附加人身意外險,但這種附加險的保額遠低於交通工具意外險,投保人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加保。此外,在購買交通工具意外險時,還要仔細閱讀保險條款,比如多數交通工具意外險都不包括自駕游,如果是自駕游,應該購買專門的人身意外保險。如果出行的交通工具種類比較多,應該選擇交通工具綜合意外險,除航空意外,還包括了輪船、汽車、火車甚至地鐵、公交、出租車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在一定期限內的意外保障。一年期的價格一般是50元到300元,保額為20萬元到100萬元。
在購買意外險時,一定看清條款,意外險包括意外醫療、意外傷殘、意外身故,項目之間的獲賠是有差別的。臺風、地震、泥石流都算在意外的范疇之內,都可以在意外險中享受到保障,因『鯰魚』而受傷的游客,只要購買了意外險,受傷之後都可以獲賠。但是如果旅游公司給游客購買的是意外醫療項目,游客只能獲得醫藥費的賠償,並不會因身體傷殘而得到賠償。
此外,很多旅游意外險對於賽馬、攀岩、潛水、高山滑雪、蹦極、衝浪等高風險活動『免責』。因此,投保人在選擇旅游險時,要留意保險公司推出的旅游險在分項責任的賠付方面是否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