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是抗擊日本侵略者、叱吒風雲的東北抗日聯軍的著名將領,一位赤膽報國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他始終以一個革命者和愛國者的堅定信仰和犧牲精神,忘我地工作,英勇地戰斗,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自由和新中國的誕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今年11月2日是他的百年誕辰,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我們深深地緬懷英雄的不朽業績,重溫和學習他的高尚情懷和革命精神,從而激勵我們沿著烈士的足跡不懈奮斗,開拓前進。
矢志報國的愛國者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李兆麟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在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無所畏懼地走上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線。無論是在戰火紛飛的抗敵疆場,還是遭到黨內的錯誤處分,李兆麟始終以一腔愛國熱血,報效祖國。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正在遼寧家鄉務農的李兆麟目睹家園慘遭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踐踏,胸中充滿了對入侵者的憤怒和仇恨。事變不久,在革命者的引導下,李兆麟前往北平,加入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不久,他即成為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的盟員。李兆麟得知救國會要選派人員到東北組織和發動義勇軍進行抗日斗爭時,便積極回到家鄉,奔向抗日的前線戰場。
李兆麟的家鄉遼西、遼南一帶是義勇軍興起較早的地方,但這些抗日武裝因各自為戰,自成系統,所以很容易被擊破。而這時,我黨在東北還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但為了盡快地組織起全民族的抗日力量,並加強對義勇軍的領導,中共中央發出指示,指出,現在救國義勇軍的組織已成為工農勞苦群眾的普遍要求,我們要領導工農及一切被壓迫民族自己組織武裝的工農義勇軍。李兆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回到家鄉開展抗日工作的。李兆麟奔走在民團和山林隊之間,反復向他們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經過李兆麟的多方奔走,遼陽地區分散的各自孤立活動的山林隊和民團互相聯絡起來,1932年3月,以此為基礎,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二十四路軍正式成立。此後,這支抗日武裝在李兆麟的率領下,以小堡為中心,活動在遼陽、本溪、奉天一帶。
李兆麟不僅自己戰斗在抗日第一線,他還動員家人一同為抗日工作。他的家是抗日活動的一個聯絡點。為了印刷反日傳單,他的母親和妻子拿出自己的陪嫁和從娘家帶來的『體己』錢,買來油印機。李兆麟的妻子是抗日救國會的會員;李兆麟的妹妹在哥哥的帶動下也積極參加抗日工作。
信仰堅定的革命者
為了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任何情況下,都要做一名意志堅定、永往直前的不屈戰士。這是李兆麟在1932年入黨時立下的莊重誓言。在以後艱苦的日子裡,李兆麟時刻都面臨著生死和困難的考驗,但他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信仰和品格。
1932年6月,中共奉天特委遭到破壞,許多抗日積極分子被捕入獄,李兆麟的家被搜查,妹妹被投入獄中。這是李兆麟參加抗日和革命工作後,遇到的最大一次挫折和考驗,但他沒有氣餒。他就是在這種極其險惡的環境中,以一個革命者的獻身精神堅持了四十餘天。最後,纔在無法活動下去的情況下,遠走哈爾濱,去尋找黨的組織。
1933年後,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東北大地逐漸發展起來。李兆麟和趙尚志率領的哈東支隊成為北滿地區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敵人為了消滅這支抗日武裝,從1934年開始就對哈東地區進行『討伐』。面對日本侵略軍的大舉進攻,作為政委的李兆麟堅決主張游擊隊在迎戰敵人的同時,要衝破敵人的包圍,開闢新的游擊區。但因李兆麟的主張與『省委巡視員和縣委的意見對立,是逃跑主義』,而受到中共滿洲省委的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被降職使用。對此,李兆麟坦然地對待。李兆麟被降職到哈東支隊第二團當政委後,仍一如既往地率領戰士們奮勇廝殺在抗日的戰場上。
1945年抗戰勝利後,東北出現了非常復雜的形勢,敵偽殘餘勢力、被國民黨委任的偽滿警察、特務和土匪、叛徒,橫行一時,國民黨特務機關不斷派出特工人員到處建立區、組、站等活動網點,制造混亂,組織暴動,破壞社會治安。在這種情況下,李兆麟除幫助蘇聯紅軍維持社會秩序外,還要冒險開展黨的工作。根據中蘇友好協定,1945年11月,我黨政軍機關和軍隊撤出哈爾濱後,李兆麟仍留在哈市,以中蘇友好協會會長的身份開展各項工作。李兆麟以自己堅強的革命意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後,為了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抗日統一戰線的執行者
統一戰線是取得抗戰勝利和革命成功的重要法寶。東北抗戰,正是貫徹和執行統一戰線的政策,纔堅持了14年之久,在這個過程中,對馳騁抗日疆場的李兆麟而言,無疑是這一方針的親歷者和模范執行者。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共中央和中共滿洲省委就發表各種宣言和決議,提出全民族抗戰的號召。1933年1月,中央發出《給東北各級黨部和全體黨員的信》,明確指出,在東北要團結和聯合一切抗日的力量,哪怕是動搖的力量共同抗日。時值李兆麟初到抗日游擊隊工作,他認真學習和領會了這封信的重要意義,並把它當做開展抗日工作的重要指針。謝文東是依蘭土龍山農民反日暴動的領導人之一。在日本侵略者強大的圍剿下,很快陷於困境。李兆麟獲知這個消息後,立即趕往謝與他的部隊所藏匿的山區,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爭取他在抗日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共同抗日。當他發現有日本特務打入謝部時,他機智地幫其予以鏟除。李兆麟的誠意打動了謝文東,這為以後與謝文東部建立抗日統一戰線,團結戰斗奠定了重要基礎。
注意和加強對統戰部隊的團結和幫助,是我軍在抗戰時期開展工作的重要內容,這也是李兆麟時刻所關心的問題。祁致中和他率領的獨立師是北滿地區另一支重要的抗日隊伍。1937年,祁致中和他的部隊遇到了困難,思想發生動搖。時任北滿抗聯總政治部主任的李兆麟得悉情況後,專程前往祁部駐地,做祁本人的工作,堅定他抗日救國的信心。李兆麟還幫助該部解決隊伍發展中的問題。在李兆麟多方努力下,祁致中和他領導的部隊很快又成為抗日戰場的一支勁旅。
身先士卒的領導者
李兆麟是東北抗日聯軍的重要領導人。在14年的艱苦抗戰中,他無數次地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在敵人面前,他是一個捨生忘死,永不屈服的戰士,而在部隊的大家庭裡,他則是一個機智果敢,率先垂范,與戰士同甘共苦的指揮員。
1938年,日偽當局對活動在松花江下游地區的抗聯部隊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討伐,為了粉碎敵人的圍剿,活動在這一地區的吉東和北滿抗聯部隊決定分批向五常和海倫遠征。李兆麟率領的北滿抗聯於同年冬踏上了艱苦的西征之路,指戰員們一路遇到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很快,部隊的給養斷絕,飢餓和寒冷時刻威脅著指戰員的生命。在此危難時刻,李兆麟以超人的意志給大家以鼓舞。為了生存,他帶領戰士們吃前面部隊遺留的發霉的馬皮,找能果腹的乾野菜。而每當有一點吃的,他也總是先讓給傷員和體弱的戰士。
在東北抗戰最困難的時期,李兆麟考慮的不是自己的得失,而是如何在困境中與敵人較量和周旋,如何在困境中保存部隊。他把部隊的安危,始終作為抗戰取得最後勝利的重要前提,在他眼裡,戰士們的生命比什麼都重要。有一天,李兆麟在冰天雪地出生的孩子因飢餓和寒冷大哭不止,為了部隊不被敵人發現,他忍痛將幾個月大的兒子扔掉。
英雄雖逝,精神永存。李兆麟將軍的不朽業績將永遠為後人所銘記,他和抗聯戰友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我們在新的時代不懈努力,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