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日訊 10月29日、30日,哈爾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林鐸深入通河縣、木蘭縣、巴彥縣調研。他指出,各地黨委、政府要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省委十屆十四次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改善民生,切實解決就業、住房、教育、醫療、文化等城鄉居民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老百姓過上更舒心、更舒暢的好日子。
冷風驟起,寒冬將至。帶著民生領域的諸多關切,林鐸先後來到通河縣醫院住院部、木蘭縣吉興鄉寄宿制小學、巴彥縣集中供熱熱源廠、巴彥縣西集鎮敬老院,了解各方面工作情況。他要求通河縣醫院住院部盡力方便城鄉患者,叮囑吉興小學一定保證孩子們安全,希望熱源廠提供更優質服務。在西集鎮敬老院,林鐸走遍三層小樓,詢問老人們的食宿、醫療、娛樂等生活情況,與91歲的孫樹峰老人親切交談。當得知巴彥縣委、縣政府將標准化敬老院建設當做『爹媽』工程,已建成標准化敬老院8個,集中供養1800多位五保供養人員時,林鐸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注弱勢群體、集中解決五保供養人員的供養問題,讓城鄉居民共享改革和發展成果。
如何建設新農村、加快農村城鎮化步伐、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是林鐸此次調研的另一個重點。林鐸走進通河縣櫻桃谷鴨養殖場、木蘭縣松江村、哈爾濱昊偉農業有限公司和巴彥縣國能生物發電有限公司,與相關負責人對畜牧養殖、農民務工、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秸稈利用等問題進行交流。林鐸指出,大都市和大農村、大工業和大農業,是哈爾濱市特有的城市結構,只有農村迅速發展、農業迅速強大,哈爾濱纔能實現趕超晉位。一方面我們要加快城市化和城鎮化步伐,讓更多的農民轉變為城鎮居民。另一方面我們要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充分利用資源與區位優勢,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特別是要適應城市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的趨勢,轉變生產、加工及營銷方式,變資源區位優勢為經濟發展成果,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
通河、木蘭、巴彥三縣,位於哈市松花江北岸,自然資源豐富,經濟社會發展特色突出。通河縣圍繞哈佳中段副中心城市建設目標,重新修訂了城市發展規劃,並全力展開實施。木蘭縣以壯大龍頭企業為先導,推進工業提檔昇級,重點發展地毯、有機米、釀造、化工、清潔能源、循環農業等主導產業。巴彥縣主動融入哈綏經濟圈和哈大齊工業走廊,全力調整經濟社會發展結構,加快江北特色中等城市建設步伐。林鐸對通河、木蘭、巴彥三縣近年來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他希望三縣領導班子繼續保持朝氣蓬勃、兢兢業業的工作勁頭,不甘人後、跨越趕超的雄心壯志,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心全意為百姓辦實事。
調研中,林鐸察看了秋整地現場,他要求各區、縣(市)一定要吸取今春整地播種拖後的教訓,集中力量,牢牢抓住封凍前的有限時間,全面完成秋整地任務,為明年春耕及糧食生產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