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縣在農村婦女組織和婦女黨員中開展『巾幗六興家』活動
嫩江縣在創先爭優活動中,以在農村婦女組織和婦女黨員中開展『巾幗六興家』活動為載體,較好地發揮了農村婦女組織和婦女黨員的積極作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一是抓好農業科技培訓,引導婦女『科技興家』。大力實施『巾幗科技培訓』工程,深入開展『科技手牽手』活動和技能培訓、送科技下鄉工作,引導婦女黨員在帶頭提高自身素質中創先爭優。年初以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500餘期,科普大集51次,發放科普資料近11萬冊,開展科技諮詢服務400餘次,培訓婦女4萬餘人次。圍繞我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以婦女黨員和女種田能手為核心,建立婦女小麥科技高產示范基地和示范園區,積極推進『小麥科技高產攻關模式示范工程』。目前,全縣建立小麥示范鄉(鎮)8個、示范村19個、示范戶41戶,鄉村兩級小麥示范田面積超過16萬畝。
二是積極組建專業合作社,引導婦女『合作興家』。積極扶持農村婦女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社,改變農戶的傳統經營模式,提昇農產品的競爭力,為農民產前、產中、產後提供服務,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引導婦女黨員和女帶頭人在發揮示范作用中創先爭優,帶領更多的農村婦女興辦實業、增收致富。目前,全縣已建立種植類巾幗合作社12個、養殖類巾幗合作社9個、營銷類巾幗合作社3個,其中婦女黨員領辦創辦13個,24個農村巾幗合作社預計年均增收3.7萬元。
三是穩步發展畜牧養殖業,引導婦女『畜牧興家』。以鄉、村婦女組織為依托,以城、鄉畜牧工作部門黨組織為引領,以農村婦女黨員和女養殖能手為表率,在農村舉辦各類畜牧養殖技術培訓班,大力扶持農村婦女養殖大戶,影響帶動農村婦女發展奶牛、肉牛、生豬和特色養殖。農村婦女養殖戶與城鎮『巾幗文明崗』牽手,在結對幫扶中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帶動、扶持廣大農村婦女從事畜牧養殖,促進了農民增收,推動了畜牧業發展。全縣先後湧現出了伊拉哈鎮奶牛養殖大戶、婦女黨員閆秀君,長江鄉科技養豬女能手褚冬梅等一批依靠畜牧養殖發家致富的婦女先進典型。
四是強力推進優質特色農業,引導婦女『綠色興家』。各級黨組織和婦女組織依托惠農政策、龍頭企業、市場需求、技術優勢和地緣優勢,引導農村婦女因地制宜推進『一村一品』建設,做大做強特色農業。長福鎮建立的中草藥、甜菜、馬鈴薯、雜豆、白菜、大蒜、韭菜、瓜類等種植基地覆蓋農村婦女黨員、群眾310多人;聯興鄉建立的甜菜、馬鈴薯等種植基地吸納婦女種植能手和剩餘勞動力180多人。目前,全縣各鄉鎮黨委依托地域和技術優勢,共建立特色糧食種植村25個、蔬菜種植特色村11個、經濟作物種植村22個。
五是廣泛推廣手工編織,引導婦女『巧手興家』。根據手工編織技術綠色環保、成本低廉、就業靈活的特點,通過在農村婦女中舉辦培訓班、成立手工編織協會、舉辦手工十字繡作品展等形式,大力推廣和傳授手工編織的經驗和技能,使農村婦女掌握一門實用技術,引導農村婦女在發揮特長中創先爭優。目前,婦女手工編織協會會員及其他從事該行業的婦女,根據做工計件和市場供求情況,每人每月能夠增加600-1000元的經濟收入,使農村婦女在家也能賺錢。
六是加快實施勞動力轉移,引導婦女『勞務興家』。農村黨組織、婦女組織把轉移農村婦女勞動力作為農村婦女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針對農村婦女特點,為婦女轉移致富、創業發展提供信息服務、項目服務、崗位服務、資金服務、維權服務,積極引導具備勞動能力的農村婦女向家政、餐飲、服裝、保潔等領域外出務工就業,為婦女勞動力轉移搭建服務平臺。年初以來,全縣共舉辦就業服務培訓班30期,培訓專業16個,培訓農村婦女勞動力2800人次,實現勞動力轉移22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