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1月2日訊 豆油漲價,青菜漲價,米面也漲價!日常消費品多數都在漲價。運建小區的劉艷女士跟記者抱怨,大蒜、綠豆、土豆漲了一倍多,就連燒餅饅頭都瘦身上演漲價進行時。隨機采訪中記者發現,漲價已經成了大部分市民直面的生活問題。
不少精明的家庭主婦認為,嘆氣『漲價潮』沒用,還不如在實際生活中想辦法應對一下。今年50歲的劉艷女士告訴記者,省錢辦法也不少,例如貨比三家,淘寶特價商品、囤積日用品、團購批發生活用品都是省錢的小竅門。另外,還可以用替代漲價物品的辦法降低生活成本,漲價大潮催生了各種各樣精打細算的省錢生活。
應對菜漲價,劉艷就介紹了她的省錢獨家決竅。以往到早市都急著先買些價低的好菜,這回劉女士不趕早趕巧了:改早上買菜為晚上買菜了,因為這樣可以避開早購菜高峰,同樣的茄子,早市賣3元一斤,同一天晚上再買就可能兩塊五了,可以便宜20%~30%。此外,培養老主顧也能少花點兒。劉女士發現,買菜時有的攤主就喜歡斤斤計較,而有的攤主則厚道些,差一不二地拉些回頭客,所以她就記住厚道的攤主,專門到同一家去買,10塊錢的菜也能省塊八毛錢的。
而且劉艷女士稱,買菜不能急,最好買菜前多逛逛比較菜價,如果碰到特價菜又能省幾塊錢。近一年,劉女士跟攤販們還學了一招,看天氣買菜,也就是說,通過天氣預報預知近幾天天氣,如果有變,可以提前購些菜貯存,免得趕上天氣影響運輸造成的漲價潮。最實惠的要說自己種菜省錢了,劉艷去年自己種蔥省了不少錢。原料只需要大花盆或淘汰的大盆,土和秋蔥,去年冬天蔥漲到一兩塊錢一斤,劉艷用入秋時兩毛錢一斤的大蔥種出不少新鮮的羊角蔥,不但自己家裡夠吃,還讓弟弟妹妹也跟著沾了光。
市民李麗跟著女兒學會了團購服裝和日用品,一年能省幾千元。李麗的女兒利用自己平時九成新的服裝開了個小網店,不僅免去了舊物無處放的煩惱,還將不穿的服裝變成了現金。另外,李麗在女兒的幫助下,組織小區的幾個主婦們進行網上團購:一般情況下她們每周,或每兩周集體去批發市場批貨,包括紙巾、洗發水、調味料這些能較長時間存放、用量高的日用品等等。通常,看上去不起眼的日用品可以省30%左右。例如零售價2元的紙巾批發價可低至1.4元,多購還能優惠,最多可以省一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