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通常情況下,拼客、挑客、宰客是出租車行業的禁區,違反規定要受到嚴懲;但這些行為對於哈爾濱的出租車來說卻正在成為普遍現象。10月29日黑龍江日報再次報道了《哈爾濱百姓冬季出行難》,正像報道中描述的,在哈爾濱街頭打車,得先『征求』出租車司機能不能去某地,只有司機恩准了纔能上車。一個服務行業如此無視顧客,這在哪個城市來說都是鮮見的。原因何在?
對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本能欲望,如果得不到必要的約束,這種欲望就會演變成一種禍患。面對哈爾濱的種種出租車亂象,僅僅埋怨個別出租車司機素質低是無濟於事的,根源還是管理和執法部門責任意識和執法能力有待改善。
一是想不想管。每一輛出租車都有監督卡和投訴電話,但據媒體報道,公開的舉報電話幾乎形同虛設,電話打通很難,乘車人遇到違規行為投訴無門。或者即使打通了電話也難以得到管理部門相應的支持。有的是所謂『取證難』,有的則是監督人員缺乏『公心』,監督變得軟弱無力。如此一來難怪出租車司機違規『傳染』,變成整個行業的問題。
二是有沒有好的管理辦法。認真看起來,管理部門對出租車並非不管,但他們管的只是被抓到『現行』的,正像10月30日有媒體報道《『媒體曝光到哪,哪兒纔有人管』》,用百姓的話說就是抓『倒霉蛋』。出租車司機們就藏有僥幸心理,治標不治本,整個行業存在的問題無法根除。
有上海來的客人向筆者說起上海市對出租車管理的嚴格與規范。他說,上海的出租車司機甭說宰客、挑客了,司機對車內吸煙這件事處罰都輕易不敢犯禁。有一次一位的哥吸煙不小心被舉報,出租車公司和司機本人第二天在報上用半版篇幅向市民和乘客道歉。說到這裡筆者感到,哈爾濱市有關部門對出租車的管理還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對出租車公司的管理與規范。在治理和規范出租車行業素質和形象的工作中,我們很少看到或聽到出租車公司的聲音。出租車公司是出租車及司機的組織和『家』,他們對出租車不能只收費不管理,公司對車輛和司機的權利義務應該是對等的,在收費的同時,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沒有盡到這個義務,那麼出租車公司就要受到懲處,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這樣,就不會出現幾個管理人員對付上萬個個體出租車司機的情形了。
現成的有效制度,可以學習借鑒的諸多方法,管理好出租車應該不是一個城市的難事,最關鍵的還是看有關部門思想上能不能重視起來,否則再多的曝光也是白搭。出租車亂象該根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