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鐵路民警作家賈新城『不會說話』
2010-11-04 09:32:22 來源:龍警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對人,我情願繼續不會說話,但對這個世界,我會一直說話。』這是作者賈新城在他的雜文自選集《不會說話》上,留給記者的贈言。其實不會說話是他的自嘲,他說話的品位真的很高,從他的作品,那些滿含著哲學的語句,便能看出他說話的叡智。

  想說話的70後

  出生於1973年的賈新城,是個熱愛文學的人,早在鐵道部鄭州人民警察學校讀書的時候,就喜歡寫詩和散文。陽光般的青春歲月總是鼓動著他從心底迸發出無限的遐想,每每激情萬分,賈新城便會有感而發,然後便把自己的這份激情變成文字,投向全國各地的報刊、雜志。現在想想,他覺得自己很可笑,那些稚嫩、可能都算不上文章的東西,還到處撒網。但同時也覺得自己很可愛,從沒『中標』,但依舊熱度不減。可能就是因為這份熱情,纔讓他慢慢走進文學的多彩世界。

  1995年,賈新城走上了工作崗位,就職於哈爾濱鐵路公安局工程公安段第二派出所。社會敞開的這道門,讓他看到了世間萬象、人生百態,心中很想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偶然間,他翻看《哈爾濱日報》,突然覺得『世象品評』專欄很對自己胃口,用不太正統、具有調侃風格的語言評論當前的社會現象。於是,他的第一篇雜文力作《能否嚴肅點》出爐了,不久,便得到回音,作品見報了。這是歷史性的一刻,賈新城的內心無比激動,他不但找到自己說話的位置,也為自己增添了一份自信。

  經過不斷嘗試,越來越努力的他,作品屢屢見諸報端。1999年年末,雜文《『迪吧』驚魂》被《哈爾濱日報》評為當年優秀作品二等獎。賈新城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當時頒獎儀式是在報業大廈舉行的,場面盛大,參加的人很多,當時不但得到了獲獎證書,還有200元的物質獎勵。此情此景令他興奮不已,於是他迫切地找到了從未謀面的編輯,表示想用獎勵的錢請人家撮一頓,編輯婉言謝絕了他的好意,鼓勵他以後要多投稿。

  有話要說的警察

  2000年下半年,賈新城的工作發生變動,他來到了哈爾濱鐵路公安處第二乘警支隊,做了一名乘警。由於工作環境和日程的改變,他習慣了在火車上思考問題,火車奔跑的節奏帶動了他無限伸展的思緒,火車上的人和事,成了他筆下主人公的原型,所以這段時間他的文章與生活、與鐵路緊密相連。

  這段時間他經常在《哈爾濱鐵道報》發表文章,大多與鐵路相關,涉獵的體裁也逐漸拓寬,有雜文、散文、情感故事、游記等等,並且還曾長時間地佔據『七色光』版面的頭題位置,這令他十分欣慰。

  一次走班,同車的發電車工人在報紙上見到賈新城的文章,深感質疑,便找到他:『伙計,這上面的名是你嗎?是不是重名啊?』當賈新城肯定地告訴他時,他還是納悶:『一個警察還能寫文章,警察怎麼能寫出這個呢?』賈新城沒說什麼,但心裡感觸很深:警察怎麼就不能寫文章呢?警察不但能寫文章,而且還能寫大文章,我要把我這個警察想說的話,說給大家聽,我就是要一吐為快。

  當自己有了一些作品見報後,賈新城也暗自高興,哈爾濱市南崗區北方劇場附近有一個市民讀報欄,賈新城每次有新作登報,便總跑到那兒去看看,自己讀上一遍,有時不過癮,要讀上兩三遍。遇到幾個人湊一起在看同一版面,他就用餘光向後瞄一眼,看看大家的目光是不是都聚焦在自己的作品上,並且,心裡想偷偷地告訴大家,這是俺寫的。

  怎樣能說話

  在不斷地探索中,賈新城說其實自己寫的東西還不夠成熟,涉獵的題材雖寬了,但有時混淆,自己分不清楚,還鬧出過笑話。時任《奔馳》雜志主編的宋華亭看到賈新城的報告文學《老牛的夢》後,很是興奮,表揚他文章寫得太好了,簡直是哈局報告文學的一次跨越。該期雜志即將印刷前,宋主編問賈新城,這主人公老牛現在退休了沒有,賈新城回答道,這不是真人,但事都是真事,是把幾個現實的人物經歷串在一起寫的。宋主編十分驚詫,那哪是什麼報告文學啊,這是小說,連題材都沒弄清楚,你還是回去再練練吧。

  聽了宋主編的一席話,賈新城茅塞頓開,他很快領悟了小說的寫法。先寫,不過關,就改,改了不行,再重寫,直到寫好為止。不但如此,還要勤寫,賈新城說,那段時間他必須保證床頭有筆和紙,只要有思路,就寫,只有平時勤練筆,下筆纔有神,這樣他堅持了2年多,有四五篇小說在《奔馳》、《中國鐵路文藝》等雜志發表。

  其實,賈新城從『想說話』到『能說話』沒有什麼成功秘訣,只是一點掌故,加一點見地,加一點抒情,再加一點堅持和勤奮。

  說自己想說的話

  如今是哈爾濱鐵路公安局記者站站長的賈新城,手中已經積攢了很多文章,一日,他拿著文章報樣給朋友看,結果當晚落在了飯店,當時的那種恐懼和焦慮令他後怕,好在有負責任的服務員幫他妥善保管,原物奉還。

  這時,賈新城突然想到,是時候把這些年取得的成果集成集子了。他說,出書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它可以把自己固定化,像自己的兒子,傳承、延續自己的思想,仿佛自己的生命在延續。於是,他開始掃描自己刊登過的所有文章,聯系出版社,親自操刀為書設計封面,反復修改稿件。經過出版社三審稿件,直到達到出版水平,並確定這本雜文自選集名字為《不會說話》。

這三四個月的秘密行動,他在妻子面前絲毫沒有泄露。8月27日,書印刷出來,他把第一本書送給妻子,並告訴她:這是我寫的書,我將這一千本的第一本,送給你。由於當天要急著出差,他匆忙間也沒顧上瞧妻子驚喜的表情,但這份深沈的愛早已在彼此的心田蔓延開來。

  此書分三部分:『世象一瞥』以評論時事和社會百態為主,『非常娛樂』以探討大眾娛樂見聞為主,還有品味生活滋味的『有關生命』。

  得知賈新城出書的消息後,好友們爭相預訂,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想快點看到。當他們評價為挺像樣、有見地、語言幽默、視角獨到時,賈新城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說到書名,賈新城為記者解釋了幾層含義:『首先,我這個人說話特直,跟領導跟朋友從來不說違心的話,就是老百姓所說的那種不會嘮嗑。另外,我書裡寫的這些話也不知道該不該說,反正是都說出去了,可能也不太會說話,但卻是我內心想說的話。』

  前幾日,賈新城到『學府書城』看到自己的書已經擺在了書架上出售,欣然之餘,他的心裡又昇騰起新的願望:如今雖只有《不會說話》,以後可能還會有《有話要說》、《聽我說話》……

責任編輯: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