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5日訊 哈爾濱地圖從未像今年這樣不停地修編,即便如此,還是跟不上城市巨變的腳步。地圖跟著城建長跑,城市依附地圖不停地留存記憶。回眸城市,我們有難忘,也有失憶的瞬間。光陰似箭,就讓『老哈』朱俊峰收藏的哈爾濱市幾十張地圖幫我們串起對城市斷斷續續的記憶。
1938年
地圖記錄城市規劃雛形
朱俊峰收藏的這張1938年地圖全名為《哈爾濱都邑計劃概要圖》,在圖的右上方明顯位置印著『哈爾濱都邑計劃概要圖』的字樣,右下角小字顯示該圖的繪制年限『康德六年制』。從圖上看,哈爾濱的形狀與現在不大一樣,而且地域用途以商業為主。居住區、商業區、工業區等用不同顏色區分開,其中大部分地域為橘黃色,意為用作商業區;松浦計劃主要用於居住地域,沿江一帶計劃主要用於商業地域;計劃運河、主要鐵路計劃線、計劃提防法線和淨水場等重要城市基礎設施在圖上均作出了標識。從圖中可知,當時哈市被分為埠頭區、新安埠、沙曼、松浦、顧鄉屯和王兆屯等區域。
據朱俊峰介紹,這張圖是他無意間在舊物市場發現的。『這既是一份日軍侵華的罪證,也是一份珍貴的歷史資料。』
1978年前
地圖十年一張臉
從新中國成立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哈爾濱地圖僅出版過幾次。朱俊峰說,三中全會前,哈爾濱地圖十年一張臉,幾乎沒有太大變化。朱俊峰收藏的地圖中這一段時期的自然不多,但仍舊很有特點。
朱俊峰收藏的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張哈爾濱地圖是1959年出版的。看到這張地圖,給人的感覺是當時的哈爾濱人生活很舒適,很悠閑。地圖上的城市雖不繁華,但綠意盎然,有大小公園十幾個,兒童公園、太陽島公園、哈爾濱公園(老動物園)……哈爾濱仿佛一座公園城市,榆樹參天,丁香吐艷,鳥兒成群。
上世紀70年代的地圖鑒證了哈爾濱工業文明史。在一張1975年出版的哈爾濱地圖上,工廠遍布,香坊區的三大動力和平房區的大工廠自不必說,現在商業文明發達的道裡區,那時也是工廠林立,哈鐵機車車輛廠、松花江拖拉機制造廠、第一電爐廠、化工試劑廠、向陽造紙廠……地圖上,大小工廠不少於十幾個,如今這些工廠或投降於環保,或臣服於商業開發。
上世紀90年代後
地圖跟著城建跑
上世紀90年代以後,哈爾濱和全國一樣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這在地圖出版工作上反映得十分明顯。1992年10月,哈爾濱有了第一張巨幅地圖,面積2.0米?菖1.5米。朱俊峰收藏的這張巨幅地圖被分割成四部分,被有序地壓放在他收藏室的辦公桌下,上面用幾層不同材質的布蓋著,既防潮又防曬。這張地圖當時只出版2000多張,所以他對這張地圖倍加珍惜。
朱俊峰對收藏地圖有更便利的條件,因為他工作的省展覽館對面就是一家地圖出版社,每有新地圖上市,出版社的人都會在第一時間通知他,因此他有幸收藏到這張難得一見的哈爾濱地圖。
朱俊峰介紹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後,哈爾濱地圖出版工作像斷了線的風箏———扶搖直上,一年多次修編。對於每年修編的次數和印刷次數,他都有記載:1996年修編3次,印刷4次;1998年修編5次,印刷8次;2001年修編3次,印刷5次;2002年修編次數最多,達到7次,印刷11次……到2010年11月,修編4次。
一年多次修編說明哈爾濱城市建設速度太快了,這一時期是地圖跟著城建跑,朱俊峰解釋說。
朱俊峰預言,未來幾年,哈爾濱地圖每年修編的次數會更多,因為從今年以至於今後的若乾年間,哈爾濱城市建設工作將進入更快的發展時期。
話音未斷,朱俊峰隨手拿起一張2003年12月編制的《哈爾濱市松北新區前進松浦分區規劃(2002-2020)行政區域圖》,圖上顯示的內容:松北鎮、松浦鎮、萬寶鎮、樂業鎮等等。朱俊峰興奮地說,不到7年時間,圖上所示區域,如今高樓林立,日新月異。他正准備收集更多的有關松北區的地圖,將松北區的巨變軌跡裝入他的博物館。
朱俊峰孜孜不卷地收藏哈爾濱各個時期的地圖達43張,他將對城市的那份熱愛與執著寄情於經緯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