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5日訊 以基礎建設奠基『第一民生』,以『系列惠民工程』福納百萬市民,以制度體系保障底線人群,以剛性指標避免『口惠民生』……雞西書寫了一份改善民生的『溫暖答卷』。
民生綠色曲 民意樂融融
紅旗路是雞西市黨政機關及中省直企業聚集地。今年3月,隨著『拆牆透綠』工程的啟動,各家圍牆紛紛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叢叢綠地……僅此一項,全市新增綠地10萬平方米。
環境關乎民生。在這種『生態民生』理念下,雞西開展了聲勢浩大的環境整治工程,普建花園小區,妝新城鄉,清雅民心。最多時一天出動7萬人義務獻工。共清運垃圾129萬噸,植樹造林13.7萬畝,在全省率先超額完成造林綠化任務,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市區新安裝400盞路燈和景觀燈,點亮了雞西人的『夜生活』;健身站點增加100多個,健身群眾增加到71萬人,市民自發組織,統一著裝,跳起快樂健身操;『唱響雞西』廣場文化活動,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演出,為煤城增添了節日色彩。
民生硬指標 民心溫度計
雞西市委市政府將為百姓辦實事的任務分解到20家承辦部門,全部列入年度重點考核范圍,重獎重罰。截至10月份,全市民生支出達百億元,創雞西建市以來投資之最。
為了落實城區美化,市委書記王兆力點名讓各縣(市)區一把手上臺按圖講解,『掛牌式』監督守土有責,『拉練式』檢查千村踏遍,『曝光式』排行步步緊逼。
總投資50億元的城市建設被視為雞西『第一民生工程』。按照『歷史傳承精品、龍江新城典范』的建設目標,雞西頻出大手筆:投資2.4億元實施全天供水工程,結束建市40年來定時定點供水的歷史;在四煤城中率先建成污水處理廠並投入使用;舊城改造劈波斬浪,改寫百年歷史;雞冠新區橫空出世,點亮城西未來;『濱水』藍圖傾心繪制,打造家園夢想……『一張藍圖繪到底』、『讓人民有真正意義上的歸屬感』是雞西市委市政府的基本口號。
全省公路建設『三年決戰』重點項目之一、總投資超52億元的建雞高速公路,創造了全省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前期工作進度最快、手續最完備、資金落實最好的新紀錄。雞西交通局發揚『白加黑、五加二』的精神,放棄雙休日,晝夜奮戰,半年完成3年的工作量。
民生保障網 福納百萬民
雞西市政府投資2046萬元將城市供水管網引進村,解決了71個村屯飲水不安全問題。甘泉湧入,村民燃放鞭炮慶祝,笑顏因水甜而綻放。
以就業、醫保、安居、交通、教育和文化建設為注腳,雞西用數字織就了一張民生保障網。
19萬城鄉困難群眾盡享『救助禮包』:城鄉低保標准分別由194元/人月提高到230元/人月,900元/人年提高到1200元/人年;城市低保人員居民醫療保險自費部分全由政府承擔;今年春節和中秋節,城鄉低保每戶加發生活補助200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每月提高151元。
積極落實醫改7項重大免費公共衛生服務。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6.2%,新農合參合率為99.59%。實行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償制度,市區參合農民在市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出院時可直接領取到報銷和補助費用。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年度內住院費最高支付限額從5萬元上調到8萬元,住院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80%。
投入近2.4億元新建教學樓、食堂、宿捨,完成49所省級標准化學校建設,為3352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補助通勤費和伙食費,為當年考入大學的低保家庭子女每人一次性發放補助金3000~5000元。
傾力支橕弱勢群體。建成兒童福利院,填補了兒童福利機構的空白;投入1800萬元對社會福利院擴建改造,形成了『三位一體』的供養模式,413名農村五保戶老人在此頤養天年;全面完成農村重點優扶對象安居工程,成為全省樣板,老復員軍人綦國友遷入新居時,含淚寫下對聯『感黨恩今日築華堂,逢盛世明朝更美好』。
作為全國文化先進市和全國體育先進單位,雞西市傾心構築『文化民生』,建設市體育會展中心,新建10個鄉鎮文化站、100個農家書屋,通過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打造『人文雞西』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