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7日訊 1997年12月1日鐵道部頒布實施的《鐵路旅客運輸規程》和《鐵路旅客運輸辦理細則》中,『兒童購票、補票時的身高限制為1.1米至1.4米』;2008年將兒童身高上限增加10厘米,調整為1.1米至1.5米;此次,又將兒童身高下限增加10厘米,調整為1.2米至1.5米。這一規定的出臺,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兒童享受到免票的『兒童福利』待遇。鐵道部標准的修改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卻引發了各方對兒童票標准的討論。
【各方反應】
孩子家長———人性化的修改,我們歡迎
在哈爾濱丁香論壇,關於兒童票標准的討論帖中,很多家長對此表示歡迎。『北方的雪』說:『鐵道部辦了件好事,這應該算是一種人性化進步。』網友『多多』說:『眾所周知,當前兒童的營養越來越好,很多兒童在入學前身高超過1.2米,早該改了!』網友『鳳凰』則說:『我家孩子已經不能享受這個新政策了,但是也要表揚一下,畢竟在兒童福利方面的進步,希望我們的相關部門在這方面越做越好。』總之,網友的反映是:隨著孩子身高的增長,標准應該適時提高。
教育工作者———標准滯後,早該修改
記者從道裡區某幼兒園了解到,從上世紀70年代到現在,中國兒童的平均身高提高了10厘米。衛生部2006年12月31日發布的全國第四次兒童體格調查結果顯示,6歲組男童身高,從1975年的112.3厘米增加到2005年的118.7厘米;女童身高,從111.5厘米,增高到117.7厘米。現在孩子飲食好,各種營養都很全面,超過1.2米的學齡前兒童不在少數。該幼兒園中班(5周歲)和大班(6周歲)分別有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的孩子超過了1.2米,最高的已經超過1.3米。購買兒童票的標准早已滯後,免票的標准應該提高。
專家———以身高『論英雄』,不完美的進步
某社科專家表示,兒童購票作為一項關懷兒童權益的民生福利,保證其公平性十分關鍵。理想的福利機制是既不讓一個符合優惠標准的兒童游離於福利之外,又不能讓一個不符合標准的『兒童』擠佔福利資源。國際通行的做法是以年齡為標准來確定兒童的身份,為兒童提供相應的福利待遇。例如,國際列車的兒童票政策規定,4至12周歲的兒童,鐵路客票票價為成年旅客票價的50%;在確定兒童運費時,以乘車開始之日的兒童年齡為准。而我國兒童乘坐飛機的規定,也是以年齡為准。因此,該專家認為,從發展趨勢看,以年齡作為兒童票購買標准,比以身高為標准更為科學。
【延伸調查】
鐵路對兒童票身高進行了調整,其他服務行業是如何規定的?
記者了解到,哈爾濱極地館、太陽島風景區公園、萬達影院、麥凱樂自助餐、北方森林動物園等都規定:1.2米以下免票,1.2米以上為成人票價。在哈爾濱,以身高作為標准確定兒童票較為普遍,只有航空領域執行的是年齡標准。根據我國民航現行有關規定:兩周歲至12周歲的兒童按『適用成人票價的50%購買兒童票』。
哈爾濱市公交系統現行免票標准是參照2005年修訂後的《哈爾濱市城市客運交通管理條例》執行。據規定,身高1.2米以下兒童可以免票乘坐公共電汽車、輪渡船只。2007年7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哈爾濱市公交IC卡,其《條例》規定,『只有小學、初中、高中的在校學生可以辦理學生卡,持學生卡乘車可享受5折優惠,學齡前兒童暫不能辦理學生卡』,又帶有一定的年齡色彩。
盡管哈爾濱市各服務業執行的標准明確定為1.2米,但是在實際的執行中,還是會引發一些尷尬的情況。記者采訪了一位公交車司機,他說,車上投幣箱旁邊的扶手上,都用鉚釘釘著一塊銅牌,這是兒童乘客購票的參照物。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只要孩子個頭不是特別高,駕駛員不會特別計較。但也有的孩子都過線一頭了還不買票,有時也有爭執。一位幼兒園孩子的家長說,我們家孩子4歲,身高已經超過1.2米,有的時候坐車碰上好說話的駕駛員,解釋一番也就不用買票了。但有的時候碰上不好說話的駕駛員,就得買票。雖然超過免票身高線買票是應該的,可是上幼兒園的孩子買大人票總讓人感覺不太合理。對於各行業執行1.2米的兒童票標准,一位孩子家長頗有微詞,他說,『十一』期間帶幾個同齡的幼兒園孩子去了趟動物園,就因為自己孩子的身高超過1.2米免票線1厘米,他就比別的家長多掏了幾十元,真是不舒服。市民李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幼兒園大班,身高1.26米,她帶孩子乘公交車時,司機讓她給孩子交錢買全票。她也知道1.2米以上的孩子乘車都要買票,但是,不少小學、中學的學生都用公交IC卡,刷卡乘車只要0.5元,而且沒有身高限制,而她的孩子因還沒上小學沒有學生證,反倒要和成人一樣購票,覺得非常不公平。
從管理執行的角度來看,身高的確是快捷、簡便的認定方法。但是,身高標准不夠人性化和合理化的弊端又顯而易見。有關專家建議,在當前情況下,采取身高與年齡折中和過渡的方式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