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不會經營自己寧缺毋濫觀念重 『剩男、剩女』征婚難
2010-11-12 09:49:1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高虹 楊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2日訊  近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婦聯培訓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在此處進行征婚登記的35歲以下未婚青年人數為9702人,其中男性3806人,女性為5896人。哈市未婚人數以每年10%的比例遞增。中心負責人表示,目前適婚年齡不斷增長,大齡青年人數激增的主要原因是擇偶觀出現偏差,及各種因素錯過最佳年齡也不肯降低條件。

  據婚介科科長李曉萍講,許多征婚者在擇偶觀上出現了偏差。有的要求過高,有的隨波逐流,自己條件與對方條件嚴重錯位,相差太大。相親會上選了許多人,最終也沒有能見上面的。『不少人在擇偶時往往忽略對方人格、內在修養等方面是否與自己的相吻合,只注重對方外部條件,這會造成相愛容易相處難的局面。』對自己定位出現偏差後,在征婚時也不懂『經營』。有些人寫征婚材料時,不是過於誇大自己,就是草草幾字,讓人看了覺得沒誠意。

  家長過度參與,也造成了孩子對婚姻大事失去熱情。有相當一部分家長為孩子層層把關,步步緊跟,每次相親都保駕護航,連約會時間地點都幫著定,對方晚來一會兒電話或遲到幾分鍾,就給對方下判決書。還有的強行讓孩子按家長設定的條件挑媳選婿,造成子女過分依賴,好像相親就是為了給爸媽完成任務,沒有熱情,有的還有逆反心理,家長同意的孩子偏偏不見。

  李科長介紹,有些在外讀研、讀博的青年男女,認為現在學習工作壓力大,無暇顧及自己的婚姻問題,當這些人事業穩定小有成就時,也錯過了征婚的最佳年齡,而他們始終抱著寧缺勿濫的想法,不肯改變最初的擇偶條件。

  多年從事婚姻情感分析工作的心理專家楊真艷認為,征婚難現象其實有著深層次的心理原因,比如安全感的缺乏,對人不信任;情感依附於父母,處於控制與被控制關系之中;內心混亂無法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現實感差處於理想化狀態,不斷嘗試不斷失敗等等。還有些人的戀父戀母情結在作怪,難以同他人建立親密關系。『也就是說,每一個孩子日後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都是從童年與父母形成的關系中獲得的。父母跟孩子的關系太近和太遠,都可能損害孩子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所以當遇到婚戀問題時,別著急、埋怨和失望,這些不是意識上認識到了就能解決的,需要通過學習親密關系如何建立以及如何經營纔能得到解決。』

責任編輯:丁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