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農字號』專家在大慶熱得燙手
2010-11-15 09:50:07 來源:大慶日報網絡版  作者:劉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省農科院大慶分院的專家,如今在大慶很搶手。

  大慶從省農科院『搶』來分院,是為了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各鄉鎮從大慶分院『搶』項目,是為了繁榮農村富裕農民。

  各村屯農民『搶』專家,是因為搶專家就能發家。

  (一)

  2006年,市委、市政府以劃撥土地、修建院部、發放津貼等優惠政策,搶先從黑龍江省農科院,搶來一個大慶分院。這是個綜合研究院,那裡的專家,都是鑽石級。

  『我們分院,除了完成國家、省部署的科研任務,主要是圍繞大慶農業需求和結構調整進行工作,重點對西瓜、甜瓜、葡萄、特色果蔬等進行優化和改良。這些任務,在我市新技術推廣、設施農業開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分院副院長王殿奎說。(二)

  這兩年,我市各鄉鎮也興起了爭項目,搶專家。

  喇嘛甸鎮,『搶』走了分院專家潘紅莉。她帶去的組培草莓反季節項目,一棚草莓『反』下來,能掙10多萬元。要是『反』上10棚,就是100萬元。

  肇源縣民意鄉,『搶』走了劉德福和他研究的牛蒡種植項目。一畝牛蒡產4000斤,每斤售價兩元多。今年該鄉種了1000多畝牛蒡,江蘇客商坐地頭買。牛蒡生產還在市科委立了項。

  大同區八井子鄉,最能『搶』。他們拿出真心,花大力氣,從大慶分院『搶』去特色果蔬研究所。8位專家,也被搶去了,建了個農業科技示范園。

  那8位專家,可是指導農業生產的『上八仙』。他們冬天培訓農民到村,春天指導到屯,夏天察農情到戶。秋天更忙,總結經驗,規劃下步生產,出了東家進西家,家家都有了新項目。

  研究所那30多棟棚室,就是大課堂,農民有啥不懂,抬腿就奔研究所,邁步就進示范園,張嘴問專家,一會兒工夫全弄懂了。

  於是,八井子鄉一年就發展上1000多棟大棚。這一搶,把全鄉棚室的果菜生產,搶上了新臺階。把西甜瓜生產,搶進了工廠化育苗新時代,把全鄉農民生產意識,搶上了科技之路。

  (二)

  農民『搶』專家,是為搶他們手中的『新招』。

  總農藝師李德澤,『新招』最多,他在八井子鄉也最忙。

  他第一招是種給農民看,科研所大棚中,西瓜長到60公斤,誰看了都眼饞。

  第二招,指導農民乾。王金城今年種瓜,使的是李德澤傳授的工廠育苗和嫁接新招。那瓜苗經過嫁接培育,不但長勢好,還具有不怕重茬的優勢。他一畝棚栽香瓜,一茬就賣回10萬元。

  第三招,對已有『43型』溫室進行改造,提高采光率,擴大了利用率。

  田麗美是特色果蔬研究所所長。去年,她在八井子鄉正忙得不行,又去肇源二站鎮掛了職。今年春,又被肇源福興鄉農民『搶』了去。

  一身多職,田麗美夜以繼日忙個不停。她到了福興鄉,先幫農民種香瓜。

  這回,當地的香瓜協會忙起來了,鄉裡的蔬菜批發市場也火了。福興鄉的香瓜,出了名。瓜販一門找她,農民更是問個不停。正月她回齊市過年,都沒過消停。光接電話,就接出500多元話費。

  她指導農民種那些大棚,都是『二季作』。春茬香瓜往北打,進了俄羅斯,賣了高價。秋茬柿子往南銷,又是個反季節,更搶手。兩季一算,秋茬柿子,把一年費用收回,春茬香瓜全掙。掙多少?一棚10多萬元。

  從市裡『搶』來農科分院、鄉鎮『搶』項目到農民『搶』專家,我市搶出一條轉變農業發展的新路。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