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現代公路網絡暢通龍江大地
2010-11-15 09:55:4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曉光 陳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齊嫩高速G111線起點。

  黑龍江新聞網訊 從城市到鄉村,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行』,五年間,在龍江大地上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特別是近三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公路建設三年決戰重大決策實施以來,我省公路建設以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補足『功課』,路網昇級實現了質與量的飛躍——二年多建成高速公路1000多公裡,高速公路從『十五』期末的958公裡,一躍突破2000公裡;建成一級公路358公裡,二級公路2774公裡,農村公路完成9萬多公裡,全省公路通車總裡程從6萬多公裡發展到15萬公裡。

  今天,行在龍江大地,省際間、城際間高速暢通的網絡,鄉鎮村屯間便捷平坦的連接,公路已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昇人民生活質量,搭建區域間溝通交流平臺的橋梁和紐帶。

  人便於行,貨暢其流。

  公路建設的大發展讓龍江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跨越』與『巨變』。

  三年決戰

  3000公裡高速全國開先例

  『十一五』期間,特別是2008年以來,龍江大地如火如荼的公路建設大潮,在黑土地上實現了路網改造昇級的大跨越,也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變。

  公路建設三年決戰實質是一個『趕』與『超』的過程。

  時光回轉到2008年。當時我省公路的現狀是,截至2007年末,高速公路1044公裡,在全國排名第21位,全省13個市(地)還有7個不通高速公路;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僅佔公路總裡程的7.1%,在全國排名第26位;國省乾線公路路面鋪裝率為71.7%,在全國排名第29位。

  地大物博的黑龍江,公路建設『落伍』了。

  歷史讓龍江公路建設一再錯過發展的機遇期。曾幾何時,遼寧、山東、廣東率先起飛,江蘇、河南、河北中段領跑,山西、重慶、陝西後來居上……黑土地上的公路建設似乎還處於『睡不醒的冬三月』狀態。

  再不『趕』,只會落得更遠。2008年5月,省委省政府作出舉全省之力加快公路建設,徹底打破交通瓶頸的重大決策。三年建設3042公裡高速公路,420公裡一級公路,2935公裡二級公路,60799公裡農村公路,構建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化交通網絡。屆時,我省高速公路總裡程將突破4000公裡,在全國的排名將從現在的21位躋身前10位,龍江公路建設將實現三年趕超。

  決策正當其時,國際金融危機的蝴蝶效應還沒有波及到黑龍江,公路建設三年決戰打出了一個漂亮的『時間差』,當省交通運輸廳日夜兼程趕制完前期審批的項目,正好趕上國家擴大投資、拉動內需的重大機遇。在交通運輸部的支持下,三年決戰新增的11個國高網項目全部調整納入『十一五』規劃,落實了192億元的國家補助金。

  三年建設3000公裡高速公路,在全國也沒有先例。據不完全統計,如果將三年規劃項目6.3億立方米的土石方砌成1米見方的土牆,足足可繞地球16圈;橋梁累計全長約230公裡,相當於哈爾濱到長春的裡程;建設3000多公裡高速公路,裡程相當於哈爾濱到廈門……完成這樣一組組數字,曾有人預言,那只是一個神話。

  事實勝於雄辯。昨天的神話變成今天的實話。經過交通乾部職工900多個負重奮進、揮灑智慧汗水的日日夜夜,公路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公路建設三年決戰以來,相繼攻克了項目報批、資金籌集、征地拆遷、工程招標四大難題。到今年年底,全省新建高速公路1000多公裡,兩年時間已建成的高速公路總裡程,接近過去20年建設的總和,高速公路總裡程突破2000公裡,三年決戰以來新建農村公路5.9萬公裡,實現我省交通建設新的歷史性跨越。公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838億元,佔總投資的76%以上,三年決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公路建設三年決戰正在向決戰決勝的目標邁進,一個服務『八大經濟區』建設的現代化公路網絡工程,一個造福龍江3800萬人民的民心工程,一個促進龍江經濟騰飛的引擎工程,即將在明年奪取全面勝利。

  3年來,交工通車的公路重點工程、沿邊口岸公路、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構建起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為黑土地打通血脈,直接服務於我省的『八大經濟區』建設,成為建設『十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加速了省內循環,也讓這塊地處邊陲的黑土地融入國家經濟的大循環,並形成了輻射東北亞各國經濟貿易的『橋頭堡』。


 

  高速公路

  拉動龍江經濟速跑

  三年決戰公路建設規模之大,投資之多,時間之集中,在這塊黑土地上前所未有,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據測算,三年決戰總投資達1100億元的公路建設,大約需要使用瀝青120萬噸、水泥3000萬噸、鋼材80萬噸,將直接拉動全省GDP增長1260億元,提供直接、間接就業機會400餘萬個。

  這僅僅是數字上的量化,公路建設對人民物質、精神生活真實的拉動作用難以用數字計算。

  2008年起,國際金融危機在世界范圍蔓延,一些中小企業紛紛倒閉。然而,黑龍江建龍鋼鐵集團和西林鋼鐵集團,一條條閑置的生產線啟動起來,公路建設讓企業銷售『淡季不淡』,『轉危為安』。據了解,不論是鋼材生產企業,還是大中型水泥生產企業和其他上下游相關產業,都被公路建設三年決戰的投資『溫暖』著,抵御了國際金融危機寒流。企業的興衰,牽動的是職工和他們背後的家庭。公路建設不僅僅是救活了一個個企業,更是穩定了一個個家庭。

  富錦和綏濱隔江相望,雖然相隔15公裡,因為沒有橋,到達對岸需繞行400公裡。富綏大橋的建設,圓了這裡幾代人的夢。如今,大橋還沒通車,綏濱房地產單位價格就上漲1000元,預計人均收入將增長800元。對富錦的拉動更大,不僅房價漲了,還促進了糧食的流通。

  公路建成通車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加顯著。

  2009年是我省歷史上高速公路和一、二級公路交工裡程最多的一年,哈(爾濱)同(江)高速雙鴨山(集賢)至佳木斯段是國道主乾線同三公路在我省的重要區段,連接我省東部工業重鎮佳木斯市和煤炭工業基地雙鴨山市的重要通道。建成通車後,進一步促進我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三江平原農業綜合開發、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鶴(崗)大(連)高速佳木斯至七臺河和雞西至牡丹江段、牡丹江至寧安段直接服務鶴崗、七臺河、雞西、雙鴨山四大煤炭基地,在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中發揮著先行作用;連接名山、同江、撫遠、虎林、密山、綏芬河、東寧等8個對俄口岸,成為對外經貿發展的運輸大通道;促進以鏡泊湖、興凱湖、地下森林公園為主的旅游帶發展,是開發我省旅游資源最為集中的區域經濟命脈。

  今年9月,我省西部4條高速公路交工,不僅結束了第二大城市齊齊哈爾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還打通了和內蒙古、吉林的出省通道,進京距離縮短400公裡。這條公路直接服務於國家老工業基地和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

  『村村通』

  幸福路鋪到農民家門口

  近年來,農村公路建設讓黑土地的人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一條條瀝青、水泥路打開了對外溝通的大門,改善了農村招商引資條件,密切了城鄉經濟的交流,昔日因道路泥濘而產生的『上訪村』,如今成了和諧的新農村;賣糧難、增收難的村屯,建成了以農副產品為龍頭的農副產品生產地、加工地、集散地;依山傍水的鄉(鎮)、村屯成為了農業觀光景區、山水游樂景區,密山的白泡子鄉、尚志的元寶村、大海林農場等成為『全國旅游名鎮』、『全國文明鄉』;公路形成了強磁場,吸引了國內外客商,農村公路建設讓許多村屯實現由百業待興到百業俱興的轉變。

  據了解,預計到2010年末全省農村公路將完成97823公裡,超計劃5458公裡。全省鄉鎮通暢率達100%,行政村通暢率達96.7%。圓滿完成了『五年任務三年完成』的目標,特別是2007、2008、2009連續三年年均建設農村公路2萬公裡以上,受益人口近2000萬。

  在實現農村公路『村村通』的同時,省交通運輸廳提出修路的同時發展農村客運,實現農村客運班車的『村村通』。先後實施了『雙百工程』和『6080工程』,農村客運班車發展到8130輛,農村客運線路達4550條,鄉鎮客車通達率達100%,行政村客車通達率達100%,自然屯客車通達率達70%,鄉鎮客運站達559個。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了400多個行政村通客車以及6萬多人的出行難、坐車難的問題。

  回首五年,公路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明年,我省高速公路交工裡程將達1800公裡,公路建設三年決戰將實現全面勝利,那將是一幅更加絢麗的畫卷,永遠鐫刻在龍江大地上。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