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在城鎮化建設進程當中,大批農民進城打工,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村娃兒淪為留守兒童。據統計,全國城市農民工達2億,留守兒童達5800萬。
留守兒童中,家庭條件差的孩子只能在農村讀書;家庭條件好的,會被父母送到城裡讀書。進城上學的農村兒童學習、生活得怎樣?近日,記者來到留守兒童比較多的齊齊哈爾市龍沙區青雲小學進行了調查。
留守兒童膽怯自卑但知感恩
龍沙區青雲小學共有1500多名學生,其中,有100多名留守兒童,每個班級約有兩三名。留守兒童進城上學,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普遍因為對環境的不適應,產生了恐懼或膽怯、自卑心理。小丁,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建國鄉保家村的留守兒童,在青雲小學讀五年級。由於環境陌生,再加上父母不在身邊,本來就內向的小丁變得更加膽小,什麼事都往後縮,生怕與同學發生摩擦。
小力也是留守兒童,和小丁在一個看護班。多年在看護班吃住,使小力養成了看別人臉色說話的習慣。但他知道感恩,誰對他好,他都要想辦法報答。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因為不在父母身邊,得到父愛母愛很少,所以留守兒童對老師的關愛倍加珍惜,也更知道感恩。
家長為了生存孩子只能長托
小良的父母多年在齊齊哈爾市打工,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和發展前途,父母把小良接到了城裡念書。
父親蹬三輪車拉腳,母親在飯店當勤雜工,工作時間都不固定,沒時間接送孩子,更不用說輔導學習了,而且住處也隨著打工地點的變化而變化,他們只能把孩子送到學校附近的看護班長托。『飯店一個月只給一天假,為了生活,為了得到滿勤獎,只能這樣了。每個月我最多只能見孩子一面。』說起長托,小良的媽媽顯得無可奈何。
老師關照只能悄悄進行
『現在的孩子自尊心都強,我們只能多留心觀察留守兒童的變化,悄悄地關照他們。太明顯了,他們會覺得被憐憫,反而傷了孩子的自尊心。』王惠麗老師說。李瑋老師告訴記者:『面對班級裡的留守學生,我對他們格外關注。哪個孩子的手指甲長了,我都幫著剪剪。』齊齊哈爾市青雲小學副校長關福奎介紹:『留守兒童心理本來就脆弱,容易受傷,處理事情容易兩極分化。老師在處理留守兒童的問題時,只能耐心耐心再耐心。』
看護班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
留守兒童小海告訴記者,他雖然只讀小學一年級,但已經在看護班長托3年了。怕同學們知道他是留守兒童,因此稱看護班是『家』。
『他們每天的生活圈子就是從學校到看護班,兩點一線,挺枯燥的,我同情這些孩子。現在物價這麼漲,開看護班也掙不到多少錢,本想不乾了,但一想到這些孩子,就不忍心。我喜歡孩子,願意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他們。』開辦看護班的張先生向記者訴說著這幾年的艱辛。
『早就習慣一個人,少人關心少人問。就算無人為我付青春,至少我還保留一份真……』放學了,小海一邊輕聲哼唱著最喜歡的歌,一邊和小丁跑向他們在城裡臨時的『家』。他們和許多留守兒童一樣,期待著能有更多的愛,『補貼』孤寂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