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7日訊 11日22時許,哈爾濱市突降大雪,氣溫持續下降,而位於道裡區小建河街24號的居民家裡卻很暖和,要知道去年的這個時候,居民家的室溫只有9℃左右。
小建河街24號是市機電設備總公司家屬樓,去年委托一家物業公司負責供熱,質量很不理想。今年該公司未與供熱單位續簽供熱協議,導致73戶居民沒有按時開栓。為此,市、區供熱辦多次召開協調會,經多方籌措資金,於11月7日晚完成並網改造,將熱送到了73戶居民家中。
和小建河街24號居民的感受相同,今年,哈爾濱市很多市民感覺家裡比往年暖和了,似乎供熱質量比往年有所提高。而這種感受從供熱主管部門提供的數字上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印證。據統計,從10月20日至11月7日,有關供熱問題的投訴共有1916件,而去年同期則是3018件,投訴率同比下降36.51%。
炎夏便想冬的冷
8月,正是哈爾濱市一年中最熱的季節,而確保全市人民溫暖過冬的供暖工作已被市政府提上了重要工作日程,這是哈爾濱市歷史上供暖工作抓得最早的一年。
據了解,早在5月,哈爾濱市各供暖企業已開始著手進行供熱設施的維修改造和燃煤儲備,目前燃煤儲備率已達85%,另15%也已落實到礦山;針對去年的投訴,在夏季整改室溫不達標問題3100件,協調解決棄管棄供隱患問題18件。
作為哈爾濱市最大的國有供熱企業,為了確保69萬熱用戶溫暖過冬,哈爾濱物業供熱集團對安埠鍋爐房、谷豐供熱廠等19處鍋爐實施增容改造項目;分戶改造工程96棟樓、53萬平方米、受益居民8885戶。今年維修、更新、改造供熱系統的工作量是去年的11倍。截至目前,該集團供熱投訴率是3年來開栓初期投訴率最低的一年。
屬地管理縮短投訴半徑
以往,哈爾濱市供熱工作一直由市供熱辦宏觀負責,只有十幾個人的供熱辦面對全市如此龐大的供熱工作和此起彼伏的供熱問題顯得力不從心。今年,哈爾濱市對供熱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實行屬地化管理,各區區長是本地區供熱工作的第一責任人。遇有棄管等問題,社區、街道辦事處要第一時間先接過來,控制局面,聯系熱源,保證居民不挨凍,這樣,大大縮短了問題解決的時間半徑。
同時,哈爾濱市今年還劃拔5000萬供熱應急資金,在遇到供熱問題時,各區有權支配。屬地化管理將供熱工作由從前的單一行業管理變成了『區———街道辦———社區』多層管理,管理力度更大、效果更好了。
集中供熱普及率提高到66%
今年,哈爾濱市大力推進了小鍋爐的並網,並首次探索實施了聯網供熱。
據了解,今年哈爾濱市推進大唐群力、西南部、哈熱改擴建三個熱電聯產項目和捷能熱力、華成熱電等18個區域熱源項目,新增集中供熱面積800萬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由65%提高到66%。完成陳舊老化管網改造92公裡,是哈爾濱市有史以來陳舊老化管網改造投資最多、力度最大的一年。同時,依托集中供熱熱源推進小鍋爐並網,共拆並7兆瓦以下小鍋爐200臺,涉及供熱面積420萬平方米、居民4.5萬戶,是哈爾濱市有史以來拆並小鍋爐最多的一年。
此外,今年哈爾濱市還首次探索實施了聯網供熱,哈熱、哈發、中龍、哈投等4個大型熱電聯產項目通過聯網的方式形成了3個局域網運行,一方出問題,另一方可救援,保證了供熱安全。
考驗剛開始供暖依然嚴峻
伴隨著上周末的降雪和氣溫的下降,對哈爾濱市供暖工作的真正檢驗與考驗實際上纔剛剛開始。
據了解,與去年相比,今年哈爾濱市煤炭到場價格漲幅超過25.6%,供熱成本急劇增加;此外市區尚有大量的陳舊老化鍋爐和管網勉強維持運行,一旦遭遇低溫嚴寒天氣極有可能出現故障隱患。截至目前,仍有太平南三道街等三四處居民樓因拆遷、分戶供熱等問題沒有開栓供熱。
居室暖則民心安。哈爾濱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了冬季供熱同吃飯、穿衣一樣必不可少,是老百姓冬季裡最關心、最擔心的事。目前,供熱基礎設施歷史欠賬較多、法規體系不完備、機制體制不理順、供熱市場不規范等問題在哈爾濱市依然存在。如何確保冬季供熱不出問題、確保市民溫暖過冬,有關部門在思想和行動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