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大篷車』開到市民家
每逢周末,哈爾濱市群眾藝術館就會像往常一樣將演出『大篷車』開進哈市各區縣,13日在木蘭縣中心廣場,雖然很寒冷,但哈爾濱群眾藝術館的演員們卻忘記了寒冷,個個拿出看家本領,使出渾身解數,演得起勁兒;精彩的唱腔,優美的身段,讓村民們樂在臉上,美在心中。歌聲、笑聲、掌聲、叫好聲在廣場上回蕩。
14日,隨著一曲《咱們老百姓》在哈爾濱市南崗區紅旗鄉唱響,哈爾濱市群眾藝術館全新打造的『送文藝進農村』同樣來到村民家門口,一臺臺帶有鄉土氣息的文藝節目,陸續搬上農村閑置的小劇場。結合新農村文化建設,演員們精心編排的歌曲、評劇、小品等7個形式多樣的節目活躍在農村小劇場,贏得農民的陣陣掌聲。特別是由群眾自編自演的評劇《醉酒》、《兩姑爺》,通過演員的精彩演繹向農民講解了農村建設的諸多新政策,令農民朋友非常受益。南崗區紅旗鄉冬閑農民於保良高興地說:『節目真是太精彩了,在家門口通過看演出學習農村建設的新知識、新政策還是第一次,形式新穎,容易理解。』
5年3屆『哈夏』為市民搭建自己的舞臺
十一五期間,黑龍江群眾藝術館和哈爾濱市群眾藝術館以服務新農村文化建設為己任,堅持常年深入基層,紮根農村,送戲下鄉,送文化下鄉,平均每年下鄉演出達千餘場。為了將文化惠民工程送到基層,在山路艱險,行車不便的情況下,演員們經常是身背、肩扛著道具、樂器,翻山越嶺把戲送到村民的家門口。5年來,黑龍江省群眾文化貼近生活,唱響主旋律,不斷加強創新,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十一五期間,是黑龍江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又一個豐收年,已形成了『春之聲、夏之舞、秋之韻、冬之樂』四季和諧、特色鮮明的系列群眾文化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僅哈市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就有萬餘場,參加活動的群眾演員近500萬人次。
在十一五的5年間,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增強,截至2009年底省級財政安排『專業院團赴農村基層演出專項經費』435萬元,將『政府買單、農民看戲』『送歡笑下基層』活動被助范圍擴大到基層,省、市、縣46個專業院團送戲下鄉,使農村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的文化惠民政策的溫暖。省級財政落實專項資金700萬元,為23個縣級專業藝術表演團體配備了流動舞臺車,至此全省共有56臺流動舞臺車配備給基層院團,為『送文化下鄉』廣泛深入開展創造了條件。
文化資源以數字化方式傳輸到基層
這5年間,哈爾濱成功舉辦的3屆『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同樣是黑龍江省文化惠民工程的一個縮影,三屆『哈夏』為普通市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街頭處處見舞臺,小區處處聞歌聲,在社區廣場、在居民身邊,一臺臺群文演出把哈爾濱這座音樂名城裝扮得美麗迷人、別具神韻。如果說,音樂廳的座無虛席表現出冰城市民對高雅藝術的鑒賞力,那麼每天傍晚,從各個社區舞臺折射出的高漲熱情,則見證了這座城市文化惠民工程對音樂的執著和情有獨鍾。
無論是觀看節目,還是親自參與到表演中來,5年3屆的『哈夏』彰顯著群眾高漲的參與熱情。每年,在道裡區的每個社區舞臺上,有很多節目都是社區居民自編自演的。登臺唱歌的居民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5歲。在新華街道辦事處祥泰人家社區舞臺上,小學生們表演的快板《家鄉變化真是大》,從大院到綠化,從樓房到街路,把5年間群眾參與的變化用快板來表達,贏得臺下陣陣掌聲。在河松社區,居住在舞臺周圍的居民,家家都把自己家的陽臺當成看臺,每次演出居民拍照的閃光燈不斷地從樓上射向舞臺。
短短5年,黑龍江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已完成36個縣級支中心和6680個村級基層服務點建設,使共享工程服務覆蓋81個縣區和9054個行政村,率先在全國實現縣、村級全覆蓋。近期,省文化廳將為共享工程81個縣區級支中心購置的流動服務車、為6680個村級服務點配送的投影機和3163臺電腦(總價值3800萬元)全部下發到位。
幾年來,在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過程中,黑龍江省許多地方總結出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黑龍江省各地依托廣播電視『村村通』網絡,傳輸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資源,實現文化共享工程進村入戶,在家裡通過電視機就能收看文化共享工程節目。整合圖書館資源,以城帶鄉,推動建立和完善以縣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為主體的農村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
『農家書屋』帶農民學習幫農民賺錢
牡丹江的雪鄉是《闖關東》的拍攝地。如今,這裡又多了一道『風景』,在文化惠民工程的推進下,新建起來農家書屋。孫海是負責為書屋選書的圖書館館員,他說,以往冬閑時農民想在家門口看本書十分不方便,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將『農家書屋』送進村民家門口,目前圖書館廣泛收集最新農技、文化、法律等信息,開出『大書單』交由農民『點菜』,再結合各村實際需求制作『小書單』由新華書店統一購置。
農家書屋工程,旨在通過在行政村建立農民自管自用的公益性閱讀場所,解決農民群眾看書難的問題。目前,黑龍江省農家書屋覆蓋全省近半數行政村。如今,這項惠及全省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已初見成效,這些書屋不僅構築了基層農村全民閱讀的有效網絡,還成為面向新型農民的教育培訓新基地,帶著農民學、幫著農民賺錢。
未來五年城鄉共享文化將繁花似錦
十一五期間,黑龍江省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成果顯著,截至2009年啟動兩批313個鄉鎮文化站建設,國家和省總投資8890萬元,目前已全部建成陸續投入使用。至此,全省新建的標准型鄉鎮綜合文化站達481個,佔全省鄉鎮總數的53%。全省903個鄉鎮全部有了獨立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工作機構和專職人員。
未來的十二五期間,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也將呈現喜人面貌。黑龍江省群眾藝術館的李春盛館長表示,未來5年,我們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構架科學『時間表和路線圖』。目前,十二五農家書屋工程建設、鄉村文化站建設和培訓工作已提前啟動,與此同時配合建黨90周年,繼續推進龍江精品的群眾文化品牌項目『金色田野』和『城市之光』,為提高群眾文化活動,提前抓精品創作。
哈爾濱市群眾藝術館崔明和館長表示,未來5年,讓舞臺豐富起來不僅要舉辦『第八屆哈爾濱市合唱藝術歌會比賽』、『建黨90周年群眾性大型文藝演出』、『哈爾濱市創新秧歌大賽』、『好歌大家唱』等文化惠民活動。同時,哈爾濱市群眾藝術館將著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軟件』建設,目標是建立基本滿足群眾文化需求、覆蓋城鄉、運行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